而就在日军第二道防线告破的前一天,春川战役正式打响。
北方第一集团军三十三师、三十四师、三十五师和三十六师经过五天时间的部署,完成对春川外围的战略包围,之后才有条不紊的开始围攻作战。
在平壤的三十七师和沙里院的五个海军陆战队旅,同样在三月底时向前线推移,沿途控制了平壤与汉城之间三分之二的铁路线,他们的目标开城。只要拿下开城,中国军队几乎可谓是掌控整条平汉线的铁路,从战略横切面上来说也彻底与东路战场持平。
随着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步步紧逼,日本在谈判桌上的气势越来越弱,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只是用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一时的和平,日本有希望在这段时间里恢复国力吗?再者,一旦失去台湾这块资源领土和经济跳板,日本的发展永远都会受制于外国。
为此,日本内阁每天都在召开讨论会议,商讨该如何做出决定,整个日本政界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同时因为中国提出的屈辱条件,让民主人士和国民大众愈发认为当初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进而舆论开始指责日本军阀势力。
日本军事派政治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再加上民主派政治势力趁机不断出手打击,很快各地军阀跌入政治低谷。
时间进入四月份,协约国阵营逐渐开始关注日本与中国议和的事情。
尽管英国不再对日本抱有任何希望,可一旦日本向中国投降,那将是协约国阵营第一个向同盟国阵营投降的国家,这对整个协约国阵营的士气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打击。
当然,西方国家必须承认日本在亚洲战场上牵制了中国不少兵力,如果中日之间达成议和,对中国在亚洲的扩张必然会更助涨声势。到时候英国、法国在远东乃至中东地区的殖民地都会遭受重大威胁。
不过由于之前已经放弃对日本的经济援助,外交上也严厉斥责日本的无能,英国政府内部对此事分化成两个不同意见的派系。
以财政大臣、外交大臣以及海军大臣为首的政治势力认为不应该干涉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和谈,趁着中日和谈期间,集中所有资源扩大弗伦奇军团和印度军队,由大英帝国及其附属势力完成对中国的打压。
然而陆军大臣、殖民地管理部大臣以及部分国x防部白厅的官员,则认为在此时应该支援日本,最起码要提供必要的声援,确保日本即便在投降之后也保留协约国阵营的身份。尤其是陆军大臣,他在与澳洲方面进行连续半个月的联络之后,一直赞成弗伦奇军团由朝鲜发动进攻,一则具备有利的基地、后勤保障和正面战场战略实施等方面的优势,二则更是最有力的支援日本,在世界大战大局上形成东西两头的轴心互制。
四月六日,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