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日本政府已经主动派出西园寺公望和两位皇族亲王前来,可见若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也不会如此自甘委屈。
很快,中日外交接洽会的消息先在上海传得沸沸扬扬,随即又在整个中国引起不小的反应,纵然中国老百姓们对日本人的诚信仍然持怀疑态度,可战争终归不是好事,能够尽快结束那是最好不过。不仅如此,一些时政圈的人士都认为中国现在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南亚,帮助周边小国独立复国,建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势力。
舆论的声浪渐渐扩到全世界,中日外交接洽对欧洲战场的影响同样不小。
德国大军在巴黎与英法联军僵持了八个月之久,凡尔登战役到目前也没有任何进展。
如果从军事角度上来说,事实上德国军队已经处于一种疲惫之态,再也没有像之前拿下马恩河战役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相反,英法联军反而成功阻挡住德军的步伐,在军事实力上渐渐初露几分优势。
只不过对于外界那些不懂军事的星斗小民们而言,他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德国攻占巴黎首都,几乎吞下了三分之一的法国领土,因此才会认为是同盟国占据绝对上风。
民间的意识最终会影响政治观点,所以在政治角度上来看,同盟国确实风头正盛。
然而,随着亚洲战场几经波折的局势最终一锤定音,整个欧洲政治层面再次遭到撼动。
而这种撼动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又体现在军事上,在巴黎和凡尔登两线上的英法联军士气受到严重的挫伤,协约国阵营之一的日本国居然被中国打败了,并且中国现在正在向南亚蔓延,法属殖民地早已经被毁,用不了多久就会轮到印度和海峡殖民地。
面对这样的大局影响,哪怕是最基层的士兵都会生出危机感。
相比之下,同盟国的士气却有整体上的提升,无论是奥斯曼土耳其还是奥匈帝国,尽管这两个国家参战的规模还不足德国的十分之一,而且之前的处境一直不太理想。但经过这次中国大获全胜的刺激之后,两个国家都得到了不少的鼓舞。
在这种浓厚同盟国占优的气氛熏陶之下,一直按兵不动的意大利终于做出了反应。
自欧洲大战开战以来,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阵营,可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任何军事行动,相反一直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之间摇摆不定。如今的意大利在欧洲的国家地位是最弱小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在欧洲列强眼里,意大利的国家实力还不如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而且以大部分国土临海的地理区域,随时都能遭到英国海军侵袭,意大利是不可能经受住如此漫长的消耗。
所以对于意大利而言,他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不与英国为敌。
除此之外,意大利同样是需要快速发展,通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