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生产刺激更大了,尤其是南亚殖民地的第一产业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有些殖民地地区甚至发展已经超过了很多大陆地区的小城镇,这样殖民地地区的人民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生活在中国的殖民地,而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本来殖民地的暴动是常有发生的,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的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了,对中国的归属感一下子强了好多,所谓的暴乱几乎绝迹了。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主动跟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在政策上给予了中国最大的优惠,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能够加大对南亚到马六甲海峡这一条商品运输通道的投入。
对于这种互利互惠的事情,中国政府当然不会放弃了,南亚到马六甲海峡的商品运输通道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投资下,不但修建了宽阔的公路,还铺设了大量的铁路,疏通了航道,货物的运载量大增,商品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护,贸易繁荣更甚。
不过这些都只是政治上的,中国需要做的是,政治贸易大国,所以还需要在政治上取得更多的权益。
不过只有和平才能谈政治,所以中国只有在亚洲和平的情况下才能跟亚洲各国交换意见,首先在亚洲确立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
而亚洲目前还在内战的只有沙俄了,吴绍霆把压力都给了蔡锷。
蔡锷知道自己肩负国家荣誉,可是克伦斯基并没有帮助沙皇政府取得更大的胜利,目前沙俄的局势还是处在沙皇政府跟苏维埃政府相持的状态。
没有办法,蔡锷决定亲赴莫斯科,促战!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92章,赴俄谈判
本来中国对沙俄内战虽然在暗地里支持的是沙皇政府,可是对苏维埃政府也是保持的贸易上的支持,当时在东北地区流传着一句笑话,“这件皮袄做小了尼古拉耶维奇肯定穿不上,没事,列宁能穿的上!”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在双方政府之间的贸易都是相同的火爆。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中国没必要去促战,就让沙俄两个政府这么打下去,中国只要在其中做做生意,只要赚到钱就好。
但是吴绍霆的意思很坚决,不但是要一个强大的中国,也要一个强大的亚洲,而一个强大的亚洲如果需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沙俄的战争必须要尽快结束。
吴绍霆还另外一个考虑,美国已然出面干涉中俄的合作了,要是等到一战结束了,沙俄境内还是两个政权存在的话,美国肯定支持苏维埃政权,到时候中国要想在欧洲建立一个亲华的沙俄政府,阻力还会更大。
所以这次蔡锷访问莫斯科并没有采取秘密的形式,而是在这之前就已经高调的宣布了。
一方面是为了看到各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