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2 / 3)

战的时候,侵入朝鲜。

其他的,只有随机应变了,毕竟定辽军如今只有4万余人,日俄交战,规模再小,双方也有几十万的规模吧,后世八国联军侵华,俄国包括侵略中国东北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多万人,而后世日俄战争俄国兵力到了后期已经有了50多万人。

当然,日俄战争前期俄方在远东的兵力不足十万,尔后战争头半年以每月约2万人的增援速度从腹地调遣兵力,然后俄国人拼命抢修贝加尔湖100多公里长的一段铁路,最终在战争后期抢修完毕,最终才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了大量的军队到了远东前线,使其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可惜连续的后退失败使得俄军的士气非常低落,只能在局部挽回了一些败局。

即便这样,双方都感觉到吃不消了,才有了妥协性的《朴茨茅斯条约》,使得战败国俄国能够不割寸土,不赔一个卢布,否则以倭人如此贪婪的个性,怎可善罢甘休。

所以说,一条铁路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俄国人孜孜不倦倾尽国力,以远超同期军费的支出也要修筑这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并非是没有缘由的。

而如今,俄国人在远东的兵力同样不足10万人,而其西伯利亚大铁路更是不止100多公里的事,而是有大段大段的尚未修通,魏季尘毫不怀疑,即便是到战争结束,俄国人也肯定修不好这条铁路。

所以,俄国运输能力,从欧洲腹地运兵的速度会更慢,每个月肯定达不到2万人。

再看日本一方,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就有常设七个老牌师团,每个师团大约万人左右,而随着日俄交恶,到现在为止,日本人更是又成立了第7师团到第12师团,这样日本的陆军总兵力约30万人,可以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大约是20来万人,当然,日本战时也可以随时动员它的后备兵力。

再加上日本准备偷袭,这样一对比的话,魏季尘真的对俄国人不看好,如此,只有暗中占日本人的便宜了,否则日本人势力太盛,能不图谋中国吗?

魏季尘马上便想了几个阴招,一是煽动朝鲜人民进行伟大的独立战争,当然,矛头就直指现在邪恶的日本,二是派出潜艇部队攻击倭人的商船等,三是在日本人偷袭之前警告俄国人,俄国人信自然好,不信的话,魏季尘也没有任何损失。

至于其他的,只有随着战局的改变而应变了。

魏季尘伏案而写,把自己脑中的大致计划给分得更为细致。

嘭嘭…

魏季尘写到一半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不慌不忙的将计划书收入超级空间中,魏季尘轻声说道:“进来。”

进来的是王怀庆和旅顺电报所的总办罗志秀。

罗志秀也是个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