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见到官膝盖早就发软了。
比如周开荒吧,要是有人称他为殿下,那他一定会如坐针毡,一定要死命推辞,就算处在不得不扮演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泰然自若,更不会在察觉到别人有类似误会的时候犹豫是不是该坦白,而是一定会立刻辩白清楚。当然,周开荒不会乱了尊卑上下,僭越的时候也就无法像邓名这般坦荡荡的没有一星半点心虚的样子,因此就算假冒宗室也会被立刻发觉,更不会被误认。
“或许是因为还身在险境?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周开荒心里转着念头,对邓名的命令十分不解,不过既然邓名态度如此坚决那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反正很快就要到奉节了,到时候殿下肯定会和文督师详细说明,到时候就等文督师公布吧。”
其他人多也和周开荒的看法差不多,李星汉就觉得如果有人被这样误解的话,也一定会以头抢地、说什么也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什么样的人敢心安理得地接受宗室的待遇?不是丧心病狂的骗子就是真正的宗室,可邓名怎么看不像是前者。不过这场风波倒是让李星汉动了别的心思,以前他就一直不相信邓名是朱三太子,周开荒第一次捅出这个新闻时邓名的表现也加深了李星汉的这个怀疑——不过也仅仅是怀疑而已,要是换作这个时代一个并非骗子的正常人听到自己被扣上烈皇之后的名义,表现肯定要比邓名激烈的多。刚才那句“邓先生是怎么到四川来的”问题让李星汉心中一动,邓名肯定是宗室这没有问题,因此被人说成烈皇之后的反应不太大也就容易理解了:被错认为堂兄了嘛,虽然有误会但并非天差地别。
“是不是蜀王?”李星汉心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老蜀王被张献忠宰了,王府也被洗劫了,听说有个幼子没有殉难但是失去踪迹,本来之前也有这样的猜测,但现在李星汉越想越是有理:“这个西贼一直在殿下边上,殿下若是蜀王肯定不好明言,而且这样殿下在四川还用奇怪么?”
至于从邓名口中听不出川音这种有损于李星汉猜想的缺陷,很快也给他找到了解释:“王府里和我们当然不同,皇上以前一直在北京,王府里学点北直隶话有什么奇怪的?要是和平常人家一模一样,那还叫王府么?反正很快就要到奉节了,等见到了文督师殿下自然可以统统说出来……哎呀,蜀王尚在,这可真是大喜事。”
往日这种场合都是周开荒和李星汉话说得最多,今天两人各有心事所以显得比以往低调得多,倒是往常一贯话语不多的赵天霸今天显得相当兴奋,喝了两杯酒后就又恭贺邓名道:“那谭诣也是李景隆一样的蠢货啊,邓先生略施小计,就把他杀得片甲不留。”
李景隆是被成祖夺爵,在明朝三百年的舆论中一直是个既无能又胆怯的卑鄙小人形象,评书中只要提及靖难之役,就免不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