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伐清> 第44节

第44节(1 / 10)

刘体纯笑道:“都是公侯了,还是和以前一样小气,谁还贪他几块破筏子?运到长江去还不够我受累的呢。”

“岂有此理!”袁宗第笑过之后装出一副生气的模样:“等打完郧阳回来,就把他这些破板子统统拆了当柴烧!”

袁宗第派人去房县,通报郝摇旗军队已经抵达竹山。明军在竹山稍作休整后再次启程,水陆并进向郧阳府的府城开去。就算是从来没有来过此地的邓名也不会迷路,只要沿着白水河一直走就好了,目的地就在前面,而明军就猬集在这条河的两岸。

自从这次出兵以来,邓名就没见过夔东众将考虑过河流以外的行军路线,唯一一段脱离河流的陆路就是大宁河流域和白水河流域之间的那一小段。没错,河流对缺少牲畜的夔东明军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利用这些河流明军才能运输辎重、盔甲和其它补给品;现在明军所有的几门小炮放在竹筏、木排上可以轻松地随军而行,但在大宁河与白水河之间的那一小段陆路上,可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带着火炮通过,那么短短的一点儿距离,押送火炮的明军士兵累得都快虚脱了;在河面较宽,水流不急不缓的地区,明军还可以一起乘坐竹筏,轻松愉快地前行,没有更节约体力的行军方法了。

不过邓名总觉得夔东明军对河流的依赖性太高,久而久之恐怕离开了河流就不知道该如何打仗了,年轻的明军军官也不会有靠陆地运输保障后勤的经验和能力。

对敌军来说,如果明军完全不考虑河流以外的进攻路线,或者说明军不能摆脱对河流依赖的话,清军对明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就会非常容易判断,也容易进行针对性的防御。

再回忆一下和袁宗第、刘体纯他们进行过的讨论,邓名发现这两个人对河流运输的依赖已经根深蒂固。比如关于去江南的讨论,刘体纯考虑的也是如何突破江陵一带沿江清军的重重封锁,至于绕过江陵这一段水域则根本没有考虑。不过对此邓名也拿不出什么其它的好办法,袁宗第、刘体纯等人更了解这个时代的军事情况,军事方面的经验也绝不是邓名能够相比的,既然他们都没有摆脱河流的办法,那邓名肯定也不可能有。

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邓名跟着袁宗第、刘体纯、贺珍带领的一万明军抵达郧阳城下。

正如郝摇旗预料的那样,清军已经完全退回城内坚守。郧阳府周围有五千多清军,但大部分都是战斗力、士气和忠诚都极为可疑的辅兵,就是拥有武器、盔甲的一千多脱产战兵也无法和抽调去西南的兵丁相提并论。

因此郧阳的守官、守将根本不打算与上万明军在野外交战,而是下令放弃所有外围据点、烽火台、驿站,统统撤入府城防守。虽然放弃驿站和烽火台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与周围联系的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