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节(3 / 5)

景,不能忘记了给你送别的百姓,若是你哪一天鱼肉乡里,娘第一个不饶你。”

徐庶正色道:“娘亲教诲,儿须臾不敢忘记。”

车轮转动,马车不断地前行。

“徐大人,一路走好!”

“祝徐大人鹏陈万里,步步高升。”

“徐大人,资阳县的百姓永远记住你,你记得常回来看看啊。”

……

马车后面,百姓们的声音不断地传来。

车轮轱辘辘转动,马车快速行驶,越行越远,可城中的百姓却还在继续送别徐庶。然而,马车的速度终究比百姓们撒开脚丫子跑步的速度快,当马车消失在百姓眼中,只剩下一个小黑点的时候,百姓们才落寞的回到城中,返回自己家中。

在徐庶启程前往成都的时候,州牧府的调令也到了资中县和建县(今德阳)。

资中县,是石韬担任县令施政的地方。

建县,是孟建担任县令施政的地方。

两人所在的县城都是小城,并不大,城墙也不厚,都是在汉武帝时候才置县,成为县城。和徐庶一样,两人到了县城后,都按照自己的施政手段,快速稳定局面,让小县城逐渐的繁荣昌盛,同时将小县城的风气改变。

两人主持一方政事,尽情的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治理,最后都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效果,成绩斐然,令人啧啧称赞。

百姓都是纯朴务实的,你对他好,他便对你好。

徐庶离开的时候,百姓们跑出几里送别徐庶,其场景令人感动。

当孟建和石韬离开的时候,两人也都遇到了相同的情景。即使他们想要默默地的离开,却依旧有无数的百姓发现了他们,争相送别,并且有无数的百姓提着鸡蛋,拿着煮好的饭菜,端着礼物……等等去送别他们,想要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百姓,便是如此容易满足。

简单的温饱,便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

石韬和孟建离开后,前往成都。

三人启程的时间各不相同,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却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抵达成都。返回成都后,三人在驿站中碰头。

由于三人都没有在成都居住过,没有住宅,故此都住在驿站中。此时,阔别了近八个月的好友相聚在一起,非常的高兴,互相诉说着自己遇到的事情,脸上都洋溢着璀璨的笑容。很显然,他们主政一方的大半年都是收获颇丰。

对于他们来说,这大半年的经历,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或许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却有令人流泪哭泣的感动。

孟建看着英姿勃发的徐庶,以及英武不凡的石韬,叹了口气,说道:“昔日我们有四人在先生门下学习,如今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