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唐朝最佳闲王> 第七零一章:李承光的坚定

第七零一章:李承光的坚定(2 / 4)

周也同样束手无策,经验丰富的李道宗,也同样只能无奈的干挠头。

“现在只能从其他地方招人了……”魏徵显的有些无奈。

马周摇了摇头,否定道:“不可,安南官场没有安南人,早晚是会出现大问题的。”

官场其实早有了一个不成的规矩,高级别的官员可以是别的地方调来的,但是下面的基层,一定是本地的。

选择本地人这个看似无奈的举动,其实也是蕴含着一定道理的。

如说他们熟悉当地的环境,熟悉当地的民风,只要保证廉洁问题,他们会是一股很好的助力。

而在其他地方,默认的规则是,一个县,至少要保证主薄和县尉是本地人,主薄是做日常琐事的,这个外人还真做不来,县尉则是征收课赋的,这个外人同样做不来。

甚至可以说,一个县外来的官员,只有县令和县丞,算有其他的,一个县的外来官员最多不会超过三个人。

这是基层的特性,再往的话,州府的官员大多数是来自于本州,有大约三成来自于其他地方。

而新的区划制度之后,省级单位没有这个限制了,能者居,但基本会给本地官员预留不低于三成的位置,这不是妥协,而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地方,有些工作,是需要本地人去做的。

安南官场虽然坏了,但是安南毕竟还是大唐的领土,这里还有三百余万百姓,全部让外人来统治,怕是会引起当地百姓的不满。

对于这些潜规则,李承光同样也很清楚,而两位大臣的争论,李承光也听到了。

此时此刻,李承光的脑子里,正在飞速的想着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操作,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

各个官府不可能只有官而没有吏,也不可能没有那些办事员,一个县只有五个官,手下没有其他的人,是累死他们,也干不完一个县的工作。

所以,这件事不能拖的太久。

算从其他地区调人过来,这个也有些不太现实,三千多个官员还没来齐呢,一时半会儿的也调不来更多的人。

“看来只有内部挖掘了!”李承光有些无奈,但语气却没有任何的无奈,而是无的坚定。

李承光很清楚自己是安南的主心骨,自己的意见必须要坚定,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否则的话,会给下面的人传输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做事的时候也会担忧这个事情会不会被随时的砍掉,如果都不用心去做的话,事情又如何能够做好?

“让各县自己在本县内去发掘,通过民间举荐的方式挑选人品不错,有一定能力的人进入官府担任临时职位,另外将书院余下的这些人分配到各县,去教这些临时举荐来的人识字,定期考核,若不通过,直接离开,识字没问题之后,再由主官组织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