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皇帝的修改意见,会重新票拟,通过司礼监送到皇帝手中,直到皇帝同意为止,皇帝不点头,这事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但是如果内阁一再驳回皇帝的意见,坚持内阁的决定,那就陷入一个死循环,谁都不肯让步,这事就始终悬着,无法解决。
纵使皇帝也不能搞一言堂,毕竟把事情推行下去还是要靠臣子。
小皇帝才十六岁,内阁为了防止小皇帝走向堂哥正德帝荒淫无耻的老路,不敢给他配太多妻妾,三人足矣。
三人行,必有小皇子。
那么问题来了,内阁要正德帝的母亲张太后主持选秀,但是小皇帝坚持要母亲蒋太后主持。
小皇帝不满意内阁的决定,觉得自己的婚姻大事,当然是父母做主,怎要“劳烦”伯娘张太后呢,所以下旨驳回了内阁的决定,要改为母亲蒋太后主持选秀,亲自挑选儿媳妇。
但是内阁根本不给小皇帝面子。
内阁有权力驳回皇帝的圣旨,坚持内阁的决定。
内阁首辅大臣(相当于总理或者首相)杨廷和杨阁老振振有词,认为张太后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在驳回嘉靖帝的票拟上写道:
“皇上传旨改为寿安(也就是蒋太后,封号寿安),事不归一,礼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
意思是说若蒋太后主持选秀,于礼不和,蒋太后选出来的皇后不能服众,无法令大明还有藩国附属国臣民信服。
皇后乃一国之母,应该由两朝太后张太后决定皇后人选。
内阁居然说自己亲娘没有资格挑选儿媳妇,你说小皇帝气不气?
气炸了!
我要这皇位有何用!
于是就出现了小皇帝怒砸书房这一幕。
小皇帝觉得自己委屈,觉得母亲蒋太后受到了侮辱,他把杨阁老的条子撕的稀碎。
当了一年多皇帝,嘉靖帝自问从无一日懈怠,兢兢业业,为大明做牛做马的办事,比堂哥正德帝好一千倍,可是如今他连自己的婚事都做不得主,眼睁睁看着母亲被内阁轻视,被隔绝在选秀大事之外。
嘉靖帝失去了刚来北京时的新鲜感,荣誉感,成就感。
皇帝没有他想象中的好当。
嘉靖帝:我太难了。
嘉靖帝还是个奶娃娃的时候,陆炳就陪在身边了,对嘉靖帝的脾气了了如指掌,他可以通过小世子的面部表情来判断是尿了还是拉了,比他当奶娘的亲娘还准确。
一听这个动静,陆炳晓得嘉靖帝在火头上,谁碰谁倒霉,决定先不进去了,指使身边的小内侍,“快去把司礼监张公公请来。”
这种时候,也就嘉靖帝的老伴张佐能够压住小皇帝的怒火。
小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