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5)

就召集众女眷张罗赏梅宴的事了。

大人们在商议着,三位小姐在下首处旁听。

老夫人对赏梅宴很是郑重,快谈完了,还赐了各房一些银两:“你们三个小的拿去置办套新的头面,届时安阳王世子会来,收起你们的毛毛躁躁,别丢了家族颜面。”

老夫人这话暗示得不可谓不明显,重点在于安阳王世子。

对于二房两位小姐的话里意思是,都十六七了,该打扮打扮起来,琢磨世子喜欢什么风格。

两家传闻有结秦晋之好的意思,但安阳王那边迟迟未给明确的回话,永宁伯府整天到晚小心翼翼的盼望着。

赏梅宴的请帖名单里,就有安阳王一家。

安阳王是亲王,皇帝的第三子,安阳王世子便是皇太孙,身份尊贵显赫。顶天一个伯爵位份的宁家,哪能不诚惶诚恐巴结着。

再说,宁家的爵位不是世袭的,到这一世而斩,二房小弟宁旭尚幼,在国子监念童生,帮不上忙,二房长子宁恒能不能延继爵位,还要看他的几位姐妹嫁不嫁得好,给不给力了。

自从宁家长房大爷闹出跟商女离家出走的丑闻,宁家的地位就一开始落千丈。

这几年,二房父子都在刑部任职,他们都性情耿直,刚正不阿,里外不说得罪人,却也不是长袖善舞之辈,在风云际会的京都实在不够站稳跟脚。

所以老夫人唯利是图的性子不是一蹴而就,是被多年的无奈给逼出来的。

她为家族繁荣的延续操碎了心,连叫三位姑娘去买套头面,都仔仔细细叮嘱了一大通。显然把宝都押在她们某一位能和安阳王世子结亲的姑娘身上。

老夫人训话时,三房媳妇罗氏正在悄摸着拿女儿被赏的钱袋子数钱,她发挥妇人八卦的本领,从二房徐氏那儿套到另两位姑娘的得钱数目,待老夫人一歇声,她就炸了。

尖细的嗓音嚎起:“哟,这钱不对啊,大姑娘得二十两,二姑娘得十两,怎么我家妙儿才得一两。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一旁的徐氏心底一嗤,没个眼力见,给一两都算抬举你了,庶出没有庶出的自知么。

三爷不是老夫人亲生,平时又不怎么孝顺,关系好才怪。

受到差别对待的宁妙金豆子一下子掉下来,攥着轻飘飘的荷包:“我也想买新头面。”

“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刚叮嘱你们别给伯府丢脸,”老太太险些想拎茶壶砸过去,差点犯了自己立的规矩,老太太平复心绪,额头的一道道深纹透着刻薄,三角眼吊着:“妙丫头才十三,还没到议亲的年纪,给一两银子让她买糖吃足够了,不要就还我。”

老夫人锱铢必较。

二爷是刑部侍郎三品大员,一年的俸禄才六百两,加上田庄铺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