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毛病,让李承乾不由的头疼。一个土埋半截的老太太了,能有多漂亮啊。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从齐王妃到李瑗的爱姬,这回轮到了萧后。难怪那些世家总是嘲笑李家是胡汉两家的结晶,这点儿游牧民族的劣根性能不让人家笑话嘛。
折腾了大半天皇帝的虚荣心终于满足了,而李承乾也拖着病体回到东宫,等张玄素到书房的时候,御医正好给李承乾把完脉。
“殿下,不是老臣唠叨,您以后可不要亲自上阵了,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那是会动摇国本的。”
自打李承乾回来,每一次张玄素都要数落他几句,这回竟然还碰到御医请脉,自然也是说教一番的。老夫子的好意李承乾自是知道的,所以每次都是躬身受教。
“殿下今天贡院一行还顺利吧。”
“本宫是第一次看到学子们考试,只是见人数众多,足见学子们侍君报国之心,父皇和萧老还难得感慨一番。”
北伐的风头出的太大,皇帝之所以让他主持军祭,一方面是堤防李靖做大,另一方面对他未尝没有警告之意的。所以李承乾这次回朝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轻易的表态。
“额,殿下是否知道通榜和行卷?”
“本宫对此略知一二,师傅有什么直说就是。”,从老头期期艾艾的样子来看,这肯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对于张玄素说的通榜和行卷,李承乾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是通过这两种方法入仕和扬名的。
所谓通榜,即主考官根据学子在民间上的才德声望,制成“榜贴”,有时候也委派专人进行这种采访,叫做“通榜贴”,简称通榜,为考官在录取时参考。
所谓行卷就是学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择其佳者汇集成册,投献达官显贵,世族门阀,以求其赏识,向考官推荐。
还有学子直接向主管考试的尚书省礼部投卷,称之为省卷,又称公卷,以供考官参考。
“殿下,这一榜一卷本就有些水分了,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可最近有个叫薛子收的,只要肯花钱,他都能帮人列甲科。”
这可有意思了,花钱就能买,那特么还考什么,直接办场拍卖会好不好。
国家花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就是为了挑选治国理政的干才。现在倒成了一些人发财的途径了,这和东汉卖官鬻爵有什么区别。
啪,李承乾直接就砸了手中的茶盏,随即大怒道:“这个薛子收是个什么东西,拿国家的法度当什么,他是那部的官员。”
“殿下,这个薛子收只不过是礼部的一个小小的郎中,听说和萧瑀的小女儿刚定了亲事。而且现在还没有放榜,要是现在抓了他人家矢口否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