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更别说面前这两个汗流浃背的老头了。
“方才听殿下所言是打算以此为蓝本打个样子,以后在各州府县推而广之了。那么照此发展土地的价格会不会飞速上扬呢。”,长孙无忌位在中枢多年,自然对于土地的情况要比张玄素知道的。
其他的地方倒还好说,但关中这个地方人口稠密为全国之最,每块土地都是寸土寸金。皇帝不止一次想把狭县的人迁到宽乡去,可碍于各种不同原由都没有付诸于实践。
可照着李承乾这么给补偿,那关中的地只会越来越贵,那这狭县迁宽乡的政策就没办法施行了,真不知道皇帝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答应太子的。
李承乾当然知道长孙无忌的担忧是什么,无非就是因为关中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担心。就像一个杯子,它能乘的水毕竟是有限,这临界点一旦被突破,那它所带来可就不仅仅是土地一个麻烦。
“舅舅,土地和人口的问题历来都是当政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你要想把它们都平均起来那是不可能。
因为那些手里掌握大量的土地的世家大族不会同意,动了他们的土地就等于是和他们开战,杨广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父皇还是本宫是都不会去做的。”
“本宫这么做一是照顾了那些军户,二来用一种新的模式来经营一座城市,除了耕地以外三分之一的土地将属于空闲状态,这样一来耕地岂不更多了。
百姓们对世家土地的依赖将会大大减少,如此一来他们留那么多地干嘛呢,种粮食吗?他们自己能吃多少啊。
现在朝廷每年都会从林邑等地采购大量的粮食运到关中,他们种的那些粮食又卖给谁去呢?
所以世家手里的土地将会大大的贬值,狭乡和宽乡的界限将会变得十分模糊,父皇的想迁移人口的计划的阻力将会小的多。”
哦,我说皇帝怎么会同意太子这么干呢,原来是为了狭乡迁宽乡的政策打打铺垫,这对父子俩也真是机关算尽了,那些世家大族碰到这对父子也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
“若是如此,老臣就心了。”,话毕,放下心中疑虑的长孙无忌一口就干杯子中的凉茶。
“不过有一事,本宫回朝后就感到十分奇怪,这次为什么不是由舅舅你和房相中的一个出任按察使,而是让魏相去了,这不是他所擅长的啊。再说父皇怎么会让韦挺出任副使呢,朝中比他强的大臣太多了吧。”
这家伙小时侯与隐太子李建成关系不错。武德皇帝进长安以后,署为陇西公府(李建成)祭酒,迁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太子左卫率,隐太子李建成遇之甚厚。
武德七年,因杨文干之事,与杜淹、王珪于流放巂州。贞观初年,得到王珪几次举荐晋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后因言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