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治为官多年的总结出来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衙门大,不管是官长还是下面的人都要顾忌一点影响。如果荤腥不忌,那这里面人多嘴杂的把事儿传出去,总会惹得一身的麻烦,对于这一条,不管是诸部大堂还是十六卫都是适行的。
可是把它放在地方军府和衙门那就是不行了,天高皇帝远,老子就是天下第一,只要把朝廷要的赋税交齐了,劳役服满了,百姓不出来造反,他们的自主权还是很大的。
这也就造成了屁大点一个地方,官场上就分出你我他诸多派系的原因,而且还美其名曰“上行下效”,反正老子们又没贪赃枉法,上官们还管得着谁和谁走的近吗?
再说这了,这年头当官儿,谁的后面还没点硬实的人在朝中啊,然后在划拉点坐摊的兄弟,要真是光杆一个,早就让人家顶下去了。
以庆州军为例,庆州的明威将军-李昂,就及其喜欢这个出手阔绰、善于迎逢的副将,郭信到任没多久,二人就成了换帖的兄弟。
这次王治要到军中逮捕郭信时,李昂以防务紧要为由死活不同意放人,甚至还要具本进京替这个好兄弟开解一番,有错怎么了,改不就行了,干嘛动不动就抓人进京,非要赶尽杀绝呢。
都是在军伍上滚的汉子,看着自己的兄弟跪在地上求饶,这要不上去出把子力,那当初这头可就白磕了。
当然了,一般的人碰上这样的事,肯定是要躲了的,可李昂是谁啊,那是大将军李靖的旧部,曾在李靖军中任越骑中郎将,是嫡系中的嫡系,即使是上差,也得买大将军几分面子吧!
不过,他算是碰到钉子了,王治是什么人,在地方州府滚了十几年,什么样的滚刀肉没见过,既然兵部和廉政部的牌票不好使,那就用自己这颗脑袋吧,他给李昂两个选择,要么砍了他再写奏本,要么就把人交出来。
就在李昂进退维谷之际,庆州的长史在旁边提醒他,他面前的这位不仅阁部派来上差,更是太子的近臣,太子和大将军向来走的近,即使他求到大将军那里也是无用的,所以见后台不好使的李昂只好放人了。
有了庆州这个例子,王治就有了和泽州的刺史再干一次的准备,因为泽州的刺史赵士达也是大将军的旧部。可让他意外的是,人家不仅没帮着遮掩,反而非常主动的配合,帮着王治一起追缴赃物,任多么挑剔的上官,也是挑不出人家这位赵刺史的毛病的。
“王卿,你是要为这位泽州刺史请功吗?恩,如此的通情达理,是应该褒奖一二。”,放下手中的卷宗后,李承乾笑着说道。
不过,他这回还真想错了,只见王治摇了摇头,拱手回道:“殿下,臣和宾王都当过地方官,也都位在中枢多年,所以都悟得一个道理,当官儿,不管你是清官、赃官、能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