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仙侠小说>江湖青衫行> 狂 妄 小 子

狂 妄 小 子(1 / 6)

周德钿/《紫阳》文艺季刊主编

我不愿称他“神童”,也不愿称他“天才”,我觉得这样的称呼俗之又俗。他就是他,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梦想超过金庸的狂妄小子。

他曾经一百次地庄严宣誓:我要重振“武侠”雄风,不但要赶上金庸,还要超过金庸。我明白这十之八九是痴心妄想,但我还是要这么说,这么想,因为我明白:立志越高远的人,他的成就就有可能越大!

他父母给他取名:何呈鑫。他自己取笔名:何俗。他说“何俗”这个笔名有两层意义:一、“何俗”就是“不俗”,表明自己不愿当一个平庸的人;二、“俗”与“庸”常常连在一起,表明我崇拜金庸,要把金庸当作楷模,作金庸的后学弟子!

他创作无须象无病呻吟的老学究那样摇头晃脑、费尽心力才好容易流出一星半点。他一写就是几万字、十几万字、几十万字。他潇潇洒洒,不费吹灰之力便把自己的奋斗目标撰写成二联作为座右铭。上联云:融庸羽瑶风格于一贯,下联云:集神侠情文风为一体。他要把金庸的“神”、梁羽生的“侠”、琼瑶的“情”融为一体,作为自己的风格,这是何等磅礴的气势!他高傲地宣称:这就是我的目标,这就是我力图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真“狂妄”,“狂妄”得令人发呆。

但是,“狂妄”未必不是好事。可喜又可悲的是,他小小年纪也居然懂得中国有一根巨大的棍棒,这棍棒叫“狂妄自大”,是用来打人的。凡是敢想者、敢为者就有可能惹来当头一棍,打个脑破血出;凡是自己看重自己、敢于与世俗常规对抗者,就有可能招来猛烈一击,弄个“命”丧黄泉!

他当然清楚,世世代代,中国有数不清的优秀人物在这根巨棍下蒙冤含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他极秘密地写了一本又一本(全是作业本,密密麻麻),从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除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外,消息是全封闭的。我为他庆幸,悲剧没有落到他身上,至少现在没有!

他的成功是很“偶然”的。也可以说,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偶然”和一个后面要谈到的“必然”,促成了他的“狂妄”。

那年,上初中二年级期间,带他英语课的老师病了,学校安排另一位女老师带课。这后来的女老师根本管不下那帮桀骜不驯的莘莘学子,一上课班上就哄闹起来。尽管女老师疾言厉色地禁止,仍然起不了作用。后来她就不管了,只是尽自己责任将一堂课讲完。两个月下来,全班英语成绩稀里哗啦掉下来一大截。这样,本来英语成绩并不怎么好的何俗,如今更是差得一塌糊涂,再也跟不上趟了!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在座位上听天书。这天书太难懂,他七窍有六窍半不通。一上英语课,他就无所事事,极端无聊。他只得在作业本上乱涂乱划,打发日子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