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万事小心为上。”
古骜道:“我知道。”
如今黎明破晓十分的黑暗已经褪去,仰目而望,已日上中天。
此时古骜与雍驰、廖去疾、仇牧四人在帐中议事,帐外的田榕看着陈江草拟之‘上朝廷表’,赞声不绝。
文中以悲凉之笔启言,提及汉中统帅愿倾汉中之兵抗戎,可惜兵马尚未动,粮仓尚未筹,五王联军便压境而来,堵住了汉中北上出天水的道路。汉王心怀社稷,一心只愿破戎地,不愿与中原之军自相残杀,这才不得以兵谏摄政王,共商国是。
几位诸侯王亦同此感怀,戎未破,家先乱,于是与汉王一道进言于上。
众诸侯共提出数点建议,望朝廷纳之:
其一,联军就地班师,即刻撤军。
其二,王世子归封地,不再客居京城,诸侯王亦不用年年来朝。
其三,朝廷以汉王为抗戎统帅,出天水收复北地。粮草一等,皆由汉中黔中自供,汉王入戎,一切军事自理。
————
北风凛冽萧萧,平旷的原野上,兵甲密密麻麻地行列整肃,立在带着些萧凉的日下,在他们身后,插着雍、廖、古、虞的几色战旗,迎着风呼啦呼啦地作响。
古骜在三军的瞩目下,黑锻中七龙缠身,上了高台,他第一次跪了下来,双手过顶,接受了来自朝廷的诏的钦差语音洪亮,汉中诸将站在台下,将天子之言,一语不漏地听入耳中。
天子在诏书中,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正式封古骜为汉王;
第二,正式着汉王,理戎地一切诸军事。
古骜跪地接诏,只听那钦差朗声念道:
“朕承天序,以亲明贤,斯法先圣令典也。古氏骜者,公忠体国,智勇仁义,践达者之勇毅,究贤人之义理,卫我家邦,擢封为汉王,统帅汉中军政大权,并着总理戎地一切诸军务事。”
雍驰与廖去疾此时同立于高台,此时正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们二人亦一身礼服贵冠,雍驰身着艳红色王服,耀阳之下,显出阵阵亮泽,煞为惹眼。朝廷接应之使者已至,雍驰一扫从前的颓气,眉目之间仿佛再一次恢复了以往的冷傲之色,却盖不住他眼底的黑青之气。他竭力表现得一如既往,仿佛被俘生擒时的屈辱从未曾发生。
此时雍驰嘴角轻轻地勾起,看着古骜三跪九叩接旨,他心中渐渐浮起一丝丝冷笑。
这几日谈判之间,当最初的震惊渐渐消退,雍驰定下心来,越沉着,他越觉得古骜无勇,廖去疾少智,从而愈加看不起二人来……
古骜提出的要朝廷封汉王一事,与北上抗戎一事,简直是可笑!
所谓‘北上抗戎’,仿佛就是为了实现当初拉拢仇牧的诺言,
亦给同谋的廖家,与之前观望的众诸侯王,提供一个挡在中原与戎人前的遁甲,引他们支持。
而好不容易付出了这么多代价,筹谋万策,终于擒拿他于此,最后竟然是为了为了封汉王!
雍驰思忖,自己的性命,难道就只值一个‘汉王’之号?
对于古骜,也许是自己的错觉,雍驰觉得之前真的是太高看他了。
如此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