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为了什么,出手伤了大臣之子对王爷的影响不好。一旦有言官上奏言事, 陛下又该如何看待殿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 连家里人都管束不成, 谈何治国!王爷现在要紧的就是稳, 宁可不要功劳加深,也不能犯错沾染污点,给人留下把柄!”
瑞王也无奈苦笑, 他是个性子偏柔的人,奈何娶了个王妃却是性子强硬的。对孟庭轩肆意妄为的事他也不是没想过下决心管教,但是每次王妃就扑上来一哭二闹的,就是不许幼子受罚。但凡王妃一个哭求,他就忍不住心软,于是每次只能不了了之。
他下狠心道:“这次,我一定要好好罚他不可!”
长宁侯叹息,每次都是这么说,但是每次都败在王妃手下。瑞王心性柔软谦和,往往立场不坚,这也是被永平帝指摘的一点,认为这个儿子毫无主见,易为他人左右。
可是对于长宁侯这样的臣子来说,自然是这样的上位者更让人放心,更有情义。而且瑞王更愿意虚心纳言,接受下面的意见,这也是他的优点。
所以即使知道永平帝不满,长宁侯还是选择拥立瑞王,不管于公于私,都是最好的选择。
长宁侯对永平帝还是了解的,果然永宁侯府和齐王府即将联姻的消息传到了永平帝耳朵里,他当即就皱了皱眉。
作为皇帝,最忌讳的就是看到各皇子和武将结交了。特别是永宁侯,他希望他做的是一个忠臣孤臣,来日将他留给下一任皇帝。
他心里最属意的始终还是七皇子,之所以还没有正式下召,一则是因为甄伦当日的反对之意,他还指望着甄伦能成为七皇子的后盾对抗朝中支持正统的大臣,就不能操之过急。先让甄伦多和七皇子接触慢慢改观,真的有朝一日下旨,他相信甄伦也绝对会遵旨支持。二来,七皇子毕竟还年轻,他有心再打磨一下。
永宁侯并没有让他等太久,第二天即进宫求见。
永平帝没有即刻召见永宁侯,而是等了小半个时辰后,身边的掌事太监才出来叫人。
韩重脸上没有一丝不耐烦的神情,恭谨的入内陛见。
永平帝在桌案后打量了他一眼,眼里闪过一丝满意。
他曾担忧韩重年轻位高手握兵权会气势凌人,然而韩重表现得一直是忠于王事,全心练兵剿匪,无意于朝堂争权夺利。先前即使有了他的暗示,也不曾急哄哄地朝齐王投靠过去,而是始终保持距离,安分守己地做自己的事。
永平帝最厌恶的就是他还没死,不过稍露口风,就有一堆人忙不迭的争抢从龙之功,向下一任皇帝讨好献媚。
而永宁侯用他始终如一的态度也让永平帝放下戒备,一个忠心耿耿心怀报国的将军,手上有几分军权也不是不能容忍的。
“将军所来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