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5 / 6)

心和时间,在建武帝看来儿子难免欠些锐气。

时间不等人,多少英雄好汉错失功业,一腔雄心尽付流水!男儿在世,当横刀立马醉卧沙场,方不负一世人生!

而这些韩缜是无法理解的,千秋功业固然动人,然而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当下的才是真实的。百姓的笑颜,安逸的生活,一遭破碎将会是多么的痛苦。

建武帝想要的功业是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去取得的,而明明有更好的不需要牺牲的办法,为什么急功近利?如果不是他还能有办法应付局面,建武帝根本就是要拖垮整个帝国去满足他的战争欲。

消灭外敌开疆拓土固然激动人心,珍惜而今也是一种幸福。

幸运的是,最艰难的三年挺过去了,只要建武帝不想着一气呵成,朝廷将会是最坚固有利的后盾。

建武帝进了城没有急着去看武器,而是朝着永宁侯府去,拜见父母。

对于老侯爷宁愿舍弃荣华富贵固守永宁侯府的固执,甚至将他们父子移出族谱的举动建武帝尽管颇有微词,但是还是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给予尊重。

至于韩缜,他本来就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土著会对这些看重,只要老侯爷还是他的祖父,自己还是可以随时进出侯府,那就无所谓。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照以往惯例大肆封赏族人,对亲人加恩封爵。因为和帝皇的裙带关系就能享有百姓供奉荣华富贵,是韩缜所不赞同,无功不受禄。

如果他不能达成废除帝制的目的,如果他有当皇帝的一天,他会依此对待以后的血脉。除了供养子嗣长大,等成年后只给予虚爵,除了一个名头其他的需要自己自食其力。想要站得高,就自己去努力。

对于建武帝的到来,永宁侯府既激动又压抑,激动的是帝皇临府皇恩浩荡,压抑的是他们身为亲眷却不能沾皇帝的光。

几个爷们不知道该是怨恨老侯爷好,还是埋怨建武帝的不通人情,视手足骨肉为无物!

其实永宁侯府出了个皇帝,虽然几个兄弟没有爵位,但是京里也没有人敢小看他。现在的永宁侯府已经是一流世家,凡是府里的人走出去莫不是让人尊着敬着,可是这怎么比得上正大光明皇族的名头。

在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后,几个兄弟是自怨自艾,厌弃冲天。还有受着房里女人的埋怨,怨期望落空,本来指望的王爷,王妃的高贵身份都成了泡影。

建武帝嫡长子韩维沉默的接受了事实,几兄弟中恢复得最快的庶房四爷韩质,他本来就身居朝中高官,没了王爷当还有个官位,而且到底是帝皇兄弟,就没有人可以压着他,只要做出政绩官途是一路畅通。

而另一个风光的就是韩纭,因为有对敌蒙古的战功,另外封了个忠勇候,别府令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