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791章 身后之事

第791章 身后之事(2 / 4)

和能养活家奴的土地,谓之私兵,当初麴义的八百先登,高顺的陷阵营皆是如此。

这样一来,主公不需要养兵,只需要得到对自己忠心的部下就行了,而投靠主公的部下,自然是因为主公许诺的条件,双方大部分时候,只是基于利益合作。

但这种情况自然也有隐患,主公不能随意调动兵马,说明其无法完全掌控部下,而部曲的武器盔甲,乃至粮饷家人,都是身为地主的将领养活,自然也对家主付出比最上面的主公更多的忠心。

这对于小富即安的诸侯来说,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但志向远大有野心的主公,便会想办法消除这些隐患。

最普遍的,就是利用士族之间的矛盾,找个光明正大的借口辖制部下部曲的规模,若再做的明显些,就是对一些不在怎么听话的部下直接下手,治罪削地,夺其部曲,后世孙权就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

在追求大一统的中原地区,这种现象也是极为普遍,袁绍对付麴义吕布,皆是看到了其私兵势大的隐患,曹操直接打压甚至杀死兖州士族,皆是如此,此事无关对错,只关乎利益。

当然,曹操杀边让时政治手腕还不成熟,手段太过极端,目的太过明显,远不如袁绍利用冀州士族谋士间的矛盾那么隐蔽,所以激起了强烈反弹,吃了大亏。

后面他想到的解决之道,便是屯田制,收归多余的土地,加重百姓的税赋,用多余的财货收买士族,彼时兖州士族反叛失败后,也只能接受了曹操的条件,两边暂时共存下来。

袁熙则是一早便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最早打幽州的时候,并怎么依赖当地士族,反而是依靠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士族,或者是良家子打天下,同时尽可能将土地纳为公田养兵。

他敢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背靠的本就是势力庞大的袁氏。

但中原的做法,放到长江以南,又有些行不通了,因为无论荆州所在的江表,还是江淮所在的江左,亦或士族最为顽固的江东,相对于连年战乱的中原,士家大族已经稳定经营了数百年,势力早就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掌握一地极为困难,尤其作为外来户的主公想要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当地士族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孙权终其一生都在斗士族的原因,孙氏出身太低,没有几百年的人脉关系,不采用极端手段,很难压服当地士族。

当然,孙权的出发点,不过是将孙氏变为最大的士族而已,其志向是比不过曹操刘备的,所以他妥协也最多,但本地士族的顽固程度,也是三国中的首位,能做到孙权这种地步也是相当不易,在这点上,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对其政治手腕还是有很高的评价的。

而刘表的斡旋手段也是数得上号的,其扶持本不是八大家族首位的蒯家蔡家上位,变相压制了其他家族,稳定了荆州内部。

当初刘表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也不是没有想过效仿袁绍,让几大家族分成两派,各自支持自己的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谁最后胜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