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书人(1 / 3)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致使义军四起,天下大乱。

众多起义军中尤以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刘福通建立的红巾军最为兴盛,一时间天下以红巾军为旗号的军队多如牛毛。这其中,濠州郭子兴部有一个当地的放牛娃名叫朱重八,加入红巾军之后改名朱元璋。参军后,朱元璋屡立战功,连取定远、滁州、和阳、溧水等地,期间他招兵买马,势力一天天壮大。之后,朱元璋先后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统一南方之后又北上讨伐元朝残部,于元至正二十八年攻入元大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改元洪武。

大明自朱元璋立朝以来,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到正统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时,国力强盛、物阜民丰。当时的都城北京更是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四衢八街,店铺林立。

却说这一日,北京前门外前门大街如往常一般热闹非凡,行人摩肩接踵,各家店铺门庭若市。在前门大街的路西边有一座酒楼,这时候正是饭点,酒楼里楼上楼下鲜有空座,店小二也忙得热火朝天。

楼上客人正在吃饭,这时忽听着“噔噔噔”脚步声音,顺着楼梯走上一个人。这个人边上楼,边在嘴里朗声念道:“正所谓:

十年江海满烟尘,

远近迷蒙假亦真。

一夜风云还乍起,

解铃还需系铃人。”

说罢,这人已经上得楼来,立在众人面前。众人都扭头看去,只见上来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这老头中等身材,鬓边多有白发,下颚留着长胡须直到胸前,脸上皱纹堆垒,皮肤粗糙,一看就是常年行走江湖的模样。这老人虽然年纪不小,脸上也有些风尘之色,但是精神矍铄,两眼放光。他身穿青布衫,左肩扛着褡裢布兜,右手扶着一个一人来高的幡,幌子上写着:“上下无长物,唇齿数乾坤”。

原来是个说书人。

这说书人眼见大家注意力都被他吸引过来,便接着说道:“那位看官说了:‘说话的,你念的什么歪诗,前言不搭后语。’这话有道理也没道理,今天在座的,依学徒我看,其中还真有几位高人,不是胸藏锦绣的骚客,就是武艺绝伦的侠客,都比老学徒我高得多。”

说着,他又往里走,朝窗边挪了几步说道:“可是,多么见多识广、学富五车,天下之大,也总有犄角旮旯、街谈巷议您照顾不到的地方。老学徒我呢,就给各位大爷说一段,您嘴里吃着喝着,受累把耳朵给我,我给您说说近来的新鲜事,给各位解解闷,权当下酒菜。前言搭不搭后语,您得往后听。”

说着他又指了指手上的幡,笑着说道:“各位大爷您也都看见了,‘头脚无长物,唇齿有乾坤’,实不相瞒,下半句老学徒是夸口了,可上半句是千真万确。一会儿您要是爱听,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