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4 / 6)

时更是拘谨的很。

柳父端起酒盏得意抿了口,心想元家看来也不过如此。

除夕过后的都城大雪并未消停,鞭炮声每日里不停歇的响起。

初七过后官员恢复上朝,泰安十八年春是三年科举之季,都城里早早就开始布置考场。

翰林院平日里并不负责科考,主要是由礼部和吏部协作。

早年大学士常春调任礼部尚书,现如今主管此次考核,因着礼部缺乏几位官员,所以想调几位翰林院的学士任职。

常春当初被柳志陷害入狱,一直对于柳家没什么好感,所以当知吏部将柳媚儿任礼部郎中时还有些意外。

朝中官员都知柳媚儿将成为长公主驸马,按理提拔升官只不过皇帝和长公主的一句话的事。

从翰林学士调任礼部郎中仍旧是五品小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啊。

常春不由得想起现任吏部尚书的是元邢,他可是出了名的老狐狸。

前年柳家跟元家闹得那么剑拔弩张的局面,现如今还没出结果实在是不寻常。

这般思量常春猜测元邢将柳媚儿从翰林院调出来,恐怕是为防备皇帝重用柳媚儿。

翰林院学士没有具体的实权,可学士随行皇帝调令,相当于是皇帝的亲信,若是能讨的皇帝信任直接调任高官也是既有可能。

比如现如今的李太傅,当初就不过是一个翰林院学士。

常春看不惯柳志,所以这些年一直撇清柳家关系,但好歹是读书人,自然也不会想要落井下石。

白日里常春跟李太傅提及此事,李太傅笑了笑道:你莫担心,这调任一事长公主已过目,想来你我无需多虑。

元家独大对于朝廷并不是好事,李太傅虽然不明白为什么长公主没有提拔柳媚儿,可又想或许调任到常春部下那也不错。

至少他们有血缘关系,总比放在别处要安全些。

翰林院学士就算当一辈子,皇帝也不见得能重用,柳媚儿文笔不错又勤恳做事,礼部郎中虽然官职不高但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调任文书落在柳媚儿手里时,柳媚儿还有些意外。

寻常学士调任不会这么频繁,柳媚儿还以为是黛姐姐让自己走后门,等看到职位反倒安心了。

而对于柳媚儿的调任最关切不是常氏而是柳父,柳父本以为是一朝升迁礼部尚书,没想仍旧是一个五品官。

心中对那长公主多少有些不满,这不是逗着玩呢。

常氏知晓柳媚儿调任庆幸道:我那哥哥虽然书生气足可为人正直,你跟着他为娘倒放心些。

柳媚儿换上一身墨蓝新官袍,按理该显得威风冷峻些,奈何生的一张圆脸,看起来反倒没丝毫威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