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先生。”
文徵明听到后大为惊讶:“伯……伯虎,这……这位竟然是你弟子?他……他已然是湖广乡试解元?为何……之前未曾听你提及?”
唐寅道:“我与他……相识虽久,提携他的地方却不多,他在王府读书,乃世子身边伴读,所以才称我为师。”
“这……唉!”
文徵明自然要感慨命运不公。
我才学这么好,居然一辈子都考不中举人,而这个孩子才十几岁,人家就已经是一省解元,难道是因为湖广和南直隶士子学问上有着巨大的差距?
恨我没出生在湖广?
说话间,孙孺回来了,身后跟着崇明楼几个伙计,每个伙计手上端着各色菜肴。
孙孺走过来躬身行礼:“没什么好招待的,让厨房准备了一些京城特色的菜肴,望几位不要嫌弃。”
文徵明很好奇,这又是哪位?
朱浩笑着介绍:“这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本次湖广乡试举人,与我同来赶考。”
“啊!?”
文徵明心情本来就不好,听了朱浩的话,更像是被人在伤口上撒盐。
唐寅忍不住瞪了朱浩一眼。
有你这个妖孽在,已经很伤我这位朋友的面子了,你怎么还能火上浇油呢?
孙孺不明就里,一脸得意:“那是先生教得好,我本来连生员都不是,全靠先生对我一番悉心教导,三年不到,生员和举人相继考上,简直是光宗耀祖。”
文徵明听了直想打人。
唐寅道:“别听他们胡说,其实……朱浩才学是很不错,少年老成,别看他年岁小,但智计卓绝,你或许可以……哦对了,徵仲,你此行京师有何目的?”
唐寅本来想老友向朱浩请教学问,但凡能押中几道题,过乡试不在话下。但话出口,却发现如此或许会伤老友的面子,干脆顾左右而言他。
文徵明不好意思跟唐寅对视,人家徒孙都已考中举人,自己却还是个生员,说出去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而且他很清楚,唐寅没考中进士并不是能力不行,纯粹是当年鬻题案被人针对。
“去年大比落榜后,我便想着,不再苛求科举上有进益,恰好江南国子学纳粮可捐个监生,捐监后便到京师来碰碰运气,看看是否能混个一官半职……正在打听朝廷动向……”
朱厚照天天喊打喊杀,但兵戈一动就需要银子。
皇帝自身又不能产出银子,身边人就帮忙出谋划策,再加上捐监之事并非正德朝首创,捐个贡生想考会试却不可能,只能到吏部讨个官职……
朱浩心知,文徵明的人生轨迹已发生重大改变。
历史上文徵明是在嘉靖元年乡试不中后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