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有意思了。
若是杨廷和退下去,孙交为了「把持朝政」,到时晋为吏部尚书,在皇帝力主下,内阁要么以费宏为首辅,若是费宏不肯就范,那就让刘春为首辅……大不了到时再栽培起几个新人入阁,协助刘春做事。
杨廷和心说:「难怪最近几个月来,陛下对于刘仁仲的意见多采纳,原来是在为今日之事做准备,看来还是我掉以轻心了啊。」
本来杨廷和没把刘春当回事。
一个刚入阁不到半年,实力一般,在政坛也没有什么建树的人,内阁排次还是最后的第五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可现在他知道了,原来刘春才是最能直接威胁到他的人,不在于刘春实力有多强,或者说刘春强不强都不重要。
皇帝把刘春安排入阁,就是为了辅弼孙交做准备。
这手段……
小皇帝分明是处心积虑啊!
可惜我杨某人,等刘春入阁半年后才意识到这一点,还要等孙交锋芒毕露之后……一次看错孙交和刘春两个人,我这是有多轻视他们?
看来非要让他们知道这朝堂是由谁来做主了!
……
……
孙交势力强势崛起。
最高兴的要数朱四。
朱四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身为帝王,能以大臣派系间的矛盾,形成帝王驾驭群臣的手段,那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居高临下,让他很是嘚瑟。
「……敬道,你是不知道啊,朕看着姓杨的黑着脸,话都说不出来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你是怎么让孙老部堂站在咱这边的?他以往可是油盐不进,可现在,他好像想通了……」
朱四天真地以为,孙交这是加入到他的阵营,或者说正在逐渐融入。
只有朱浩才知道,孙交看不惯杨廷和的行为,再加上现在孙交作为户部尚书,身后有了一批人支持,已有了跟杨廷和叫板的实力,才会骤然崛起。
退一步说,即便将来孙交真的成了宰辅级别的人物,还是会跟皇帝唱反调,只是唱得不如杨廷和那么明显,且孙交并无威胁到皇权的实力,这跟拥有拥立大功的杨廷和情况截然不同。
孙交在皇亲国戚、勋贵、军中并没有杨廷和那种实力和威望。
朱浩道:「孙老不过是审时度势,但陛下也不可将其当成自己人,陛下无论说话做事上,都要保持中立,有时甚至还要略微倾向杨阁老一边,如此才能让朝堂局势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明白了。」
朱四仍旧笑个不停,「朕在朝会上就是这么做的,朕甚至还批评孙老部堂的意见太过草率,但朕听你的,尽量吊着他们不表态,看他们能把朕怎么着……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