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惹来嫌疑。
漓池转进一家茶楼,里面有不少人正在吃茶闲聊,一楼备有一方木台,供卖艺人表演。
漓池进来的时候,台上刚刚结束一段唱曲,收完打赏后,换了个说书先生上去。
小二迎上来:客官要点什么?
漓池点了壶茶,配一碟糕点,在二楼挑了个位置坐下。
楼下说书先生醒木一拍,一套定场诗悠悠念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口井,惨然伤我心!
在座都知晓,水固镇中有口水固井,井水甘冽,冬暖夏凉,但井中偶有呼啸不休,传闻有蛟龙被困锁于其中。
过去,这井中呼啸声不过月余乃至数年一次,但最近几日,呼啸声愈发频繁,到了现在几乎每日一次,各位可知原因?
漓池不由也生出兴趣来。他之前逛水固镇的时候,所见大部分气息都可以分辨,唯有那水固井中的气息朦胧不清。
他倒想听听,这说书先生,是真的清楚其中变故,还是只是编了个故事。
第22章
说书人相貌清癯,蓄着一把短须,身材颀长瘦拔,说起书来不疾不徐,韵律悠扬:
这件事,还要从两千四百年前说起
两千四百年前,殷天子尚未一统诸国。各国互相攻伐吞并,连年战乱。
当时,梁、隋二国交战,隋军战败,国中许多士人被俘,余简亦在其中。
余简为隋国士人,因善琴而闻名于天下。梁国将余简献给了当时最强大的卢国。
在前往卢国途中,经过淮水时,余简因心中苦闷,在江边奏琴。
大江浩浩汤汤,琴声铮然而下,一曲终了,余简长叹,正欲转身离去时,忽见旁边有人静立听琴良久。
来人自称孟怀,可以理解余简的琴音,两人于江边长谈,互相引为知己。
余简的琴音先喜而后悲,有离别不舍之意。孟怀问其缘由,余简说了自己的处境,明日即将重新启程,虽结识知己,却马上就要分离,因此琴生悲音。
孟怀却道不必忧愁,愿送余简一程,请他明日路上停歇之时,再来淮水之畔相见。
第二日,梁国使臣携余简又行了五十里,日暮停歇之时,余简来到淮水之畔,果然又见到了孟怀,两人相谈甚欢。
此后几日,或在江畔、或在亭楼,孟怀每日前来与余简相见,此间之乐,使余简几乎忘了自己是被梁国押送往卢国的。
数日之后,孟怀在分别之时,忽然长叹,言说此日便是分别之时。
余简问询。
孟怀便答,自己是淮水之神,因受余简琴音吸引,故而现身相见。但余简前路将离淮水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