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吃饺子,还不忘聊天。
“好,那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争取多红几年。”王教授捏着酒盅,跟刘士奎和吴教授他们碰了一下。
这几位也不多喝,一顿喝上一两二两的,舒筋活血。
吃完饺子,泡上药茶,大伙就坐着聊天。
小老四他们一群孩子又跑过来,小鹿鹿扎着两个小胳膊,也跟着,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也不哭。
老五拿着手稿过来,高文学和路作家这两位师父,就领着她去安静的地方研究。
“来,上姥爷这!”
“来,鹿鹿,上太爷爷这来!”
吴教授和刘士奎一起拍手,小鹿鹿瞧瞧这个,望望那个,最后乐呵呵地扑进刘青山怀里。
两位老人也都笑着摇头:“白疼你了。”
陪着家人坐了会儿,刘青山就穿上外衣,去村里各家转悠一圈。
大头和二彪子乐呵呵地陪着她,走东家,串西家,一上午就过去了。
这两位现在也二十七八岁,这些年历练得也越来越成熟,现在已经成为夹皮沟新一代的领导者。
有这两位兄弟掌管合作社,刘青山也放心。
最后溜达到队部,支书爷爷和张队长他们都在,正好先碰碰头儿。
“三凤,今年的分红比去年只多不少,俺们琢磨着,这么一大笔钱,大伙放家里也不合适,还得你帮着琢磨个投资的办法。”
老支书吧嗒着小烟袋,在刘青山的影响下,老支书的思想一点可不保守。
要是按照老辈人的传统思想,有钱正好存银行里;但是老支书却琢磨着怎么能叫钱生钱,对,这叫投资。
夹皮沟合作社也是尝到了甜头,比如投资县里的大修厂,转产摩托,一下子就撑起了合作社收入的半边天。
刘青山对自己的老家,早就有着明确的规划:“支书爷爷,摩托车厂的成功经验,可以发扬壮大啊。”
“三凤,你的意思是造汽车?”二彪子有点听明白刘青山的意思。
“从俩轱辘的变成四个轱辘的,肯定能成。”
“对,造汽车!”
大伙七嘴八舌,一个个都情绪高涨,瞧那样子,好像汽车就是用泥巴捏出来那么容易。
刘青山却连连摆手:“汽车咱们暂时肯定造不了,那个对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太高,不过咱们可以制造农用车。”
“农用车,造小四轮拖拉机吗,这个好像也不错。”
张队长点点头,这两年,不少农户家里,勒紧裤腰带,也要先买上一辆小四轮,耕地秋收什么的,比牛马强太多了。
“不是小四轮,我说的是农用三轮车,当然,以后也可以发展成四轮的。”刘青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