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城以南百里,有一山坳小村三面环三,前有良田无数,名曰南溪。
因为靠近浩城的缘故,所以这里的治安一向很好。百姓安居,自然便要比那些偏远地域,富庶许多。
只是财不露白,也不知从哪里窜出了十来个大胆的贼寇,见这南溪村富庶,竟是不顾地处浩城百里方圆,将这村子团团围住,勒索起了钱财。
按理说,小小的村落,人丁即便兴旺,但也不会太多。再加上生活富庶,应该多些花以钱财抵灾的情绪。
但这里虽与浩城相距百里,但却也沾染了些书生意气。什么舍身成仁,玉碎瓦全啊,大抵说的便是这些。
见贼寇并不太多,倒是有那么数十个人壮丁,拿起了棍棒,朝着拦在村口的那十来个贼寇,打将了过去。
但这些终究都是些庄稼汉子,即便有股子气力,但手中拾掇着的,不过是平日里翻土犁田的把势,哪里架得住那些个铁剑银枪。
在被悍匪伤了几人之后,便再没人敢吆喝着冲上前去。南溪村顿时蒙上了一层阴云。
南溪村上,有一张姓员外,因为家中公子考入了浩天书院,在这小村之中,颇受尊重。
张老员外也颇以其子为荣,所以也是旱时施粥,涝时赠药的,在村子里也是声望日隆。平日里,村中大小事宜,倒也是能说上几句话。
如今,村子被围。此等大事,老员外自然是被请到了村中祠堂,商量起了对策。
说是商量对策,实际上不过就是召集着村中老小,看看这伙贼寇索要的份额,该要如何分配。
不说均摊,而论分配。当然是因为贫富有别,总不好真的将那几户逼上了绝路。
所以,那大头总得有人出。再加上老员外平日里本就和善,今日请来,就是为了这事。
那贼寇索要的钱财虽是不少,村中几户富户凑凑,再加上老员外出的那大头,也是够的。
老员外也是直爽,二话不说,便把那大头出了。不消半日,便有人将那财帛送到了村口。
人生在世,信义为先。钱财拿了,自当走人。
可是别忘了,那些个可是贼寇。谁曾见过,贼寇跟人将信义,论道理的?
若真如此,大可不必落草了。
财帛到手,歹意再生。
贼寇们寻思着,半日的功夫,就能凑出这么些个数。看来,这小小的村子,要比想象中富有了些。
这又不是吃饭,饱足便可。既为钱财,怎的也是不管够的。
于是,翻倍!
“你们这是不讲信义!”前来交钱的是个壮汉,见贼寇反悔食言,当即破口大骂。
于是,在一顿胖揍之后,被丢在了心中。要不是寻思着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