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了出来。
“大司马,这些筒已经存了不少,再有两天八个合力的巨夹就造好了,用来给这些筒封盖。”
这边的负责人站在刘澈的面前。
刘澈摆了摆手:“不,你眼中的不少,在我眼中,这只是你们刚刚开始熟练这个制作的办法。在我的眼中,没有不少,也没有很多,只有远远的不够。”
刘澈拿起一只筒:“这样的铁筒,里面装了些吃的东西,然后封存起来,十只就是一石重,那么你认为值多少银子呢?”
“那要看装什么?”
“装上糖水与山东的梨。”刘澈说完,在嘴边用了一个禁声的手势,那意思就是这个不能传出去。
这位管事想了想:“大司马,别说我还真知道价。梨一石在园子里就是三两银子,拉到市场上,每斤就是五分银。咱们这连糖水加上梨,还有这筒,一只卖五钱银子绝对合适。”
“五钱呀!”刘澈笑了,然后轻轻的摇了摇头:“我问你两点,一是冬天的时候,这个与鲜梨的味道一样,你认为京城那些官老爷们,能出多少银子,一两贵不贵。”
“不贵,这怎么也有八斤了。”
这位是按这铁筒装水来算的,水果用糖水泡着,他们不懂比重,却知道差不多。所以能装八斤水,那这个就是八斤。
大明这个时候,各种水果的价钱是远高于粮食的,基本上都在每斤零点零四至零点零六两银子之间,只有枣能便宜一些,一斤差不多二分银子,最实在的水果应该是西瓜,论个卖,一个一钱银子。论斤最贵的,就是荔枝了,八分银子一斤。最贵的菜品,就是木耳,一斤要一钱六分银。
要按现代的价,一分银子就是六元钱来算,大明的梨就是每斤三十元了。
(注:以上数据来自万历年物价研究,绝对是真实的,要说差,这个表是按万历二十年左右统计的,与万历末年肯定有些误差)
刘澈又笑了:“卖一两,太便宜了。咱们一桶卖二两,别忘记了,还有一个不生锈的铁筒呢。”
二两是不是贵了些,可这话作为这里的管事他不能讲,他的任务就是作好这些铁筒,并且训练一批可以使用快速封筒夹具的人。
从工坊出来后,刘澈还是没有回家,去了办公的地方,命人把柳中则叫了过来。
选柳中则的原因就是,这位曾经以一百两银子出门历练,四年走遍大江南北,见识不少,而且积累了十万两的财富。
就算是他离家里的,这一百两银子的传闻有误,他还带着其他的货物也罢。或者说,他回去带着十万两银子这个数是虚的,但在这个时代,也足以能够证明,这个人是优秀的。
“大司马!”柳中则已经改了称呼。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