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是挺交情一般的,但看三人还年少,杨和书一年能跟他们见几次面,吃几顿饭,且还说话,这就算关系不错了。
李二郎往后一靠,靠在了墙壁上,曲起一条腿笑问,“那你们觉得杨和书为官如何?”
“还行。”
“还行?”李二郎哈哈大笑起来,乐道:“你们说这话,不怕你们的朋友怪你们?”
“他为什么要怪我们?”
李二郎没有回答,反而是问道:“杨和书出身世家,世家子弟骄矜,他下到一个下品县中,能适应得过来吗?”
“是有些困难,”满宝道:“好在他有钱。”
白善宝却道:“正是因为他有钱才有困难的好不好。”
“有钱还不好啊,我觉着杨大人花钱花得挺开心的,然后我们也开心,这不是好事吗?”
白善宝道:“是好事,但此风不可长,这世上这么多的官儿,不是谁都能这么做的,他开了先例,也仅此一例而已,谁舍得拿自家的钱贴补县衙?”
第527章 邀请
李二郎立即问:“这是怎么说?”
白善宝想了想,觉着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便把杨和书当了县令后先是贴钱买牛赊牛的事说了,又贴钱买粮种、农具分发给农户们的事说了。
杨县令财大气粗,这是如今罗江县上下所有百姓的共同认知。
前年的粮价大战,他虽然被弹劾了,但结果却是他赢了。
白善宝和满宝跟他相处得来,有些话他不好跟县衙里的人说,万田又是下人,所以遇见他们两个时就会跟他们说。
那一场粮价之争,最后是他胜了。
虽然被参了一本,等杨和书又不是毫无根基的傅县令,他根本不怕人参,所以收了公文后,辩折照常写,县衙旁边小屋子的粮食照样卖。
辩折上去,再下来,一个月就过去了,再参,再辩,一来一回两三月就过去了。
直把县城的粮商没折腾得没了脾气,最后他们没办法,也只能将粮价落了下去,服了软,这事才算完。
因为据说,当时刚收了秋税的杨县令已经向上具表,想要留下一部分秋粮充实府库,以备将来的天灾。
粮商乡绅们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这一消息时,吓得不轻,生怕他把那部分粮食全部拿出来卖,那样一来,未来半年内他们都不用做生意了。
被逼无奈,他们就只能让步。
杨和书说起这事时很得意,白善宝他们也觉着很解气。
但三人心底都知道,不是谁都有底气,且能够这么做的。
就连李二郎都没想到杨和书在罗江县是这么干的,忍不住乐得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