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县公便问,“怎么,他是唯一人选?”
“这倒不是,只是他资历最深而已,”虞侍郎道:“他在郎中上面干了有九年了,是六部目前资历最深的,我们工部事情素来繁杂,他又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所以尚书大人考察一番后便选定了他。”
虞县公就冷哼一声,“如今选官看的不是才能,而是不是老好人了?”
虞侍郎低着头不说话。
虞县公便指了他道:“那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虞侍郎笑道:“倒真是个老好人,不过他才华也有,我打听过他,他在户部的时候也做了好几件实事的,就是可惜,其中他提的好几个田亩计算的办法都不错,就是一有人反对,他就放弃了。”
虞县公喷了一口气道:“你们尚书就是看重他这一点了?难怪要把你右迁,这样的人放在右侍郎的位置上,难道还指望他将来做一部尚书。”
“这是各人的脾性,父亲今儿怎么这么大的火气?”
虞县公脑海中便闪过庄先生的谦逊有礼,没有证据,他是不会武断的相信某一个人的,可白善和周满两个孩子性格还不错,才能也不赖,加之庄先生又处于劣势,虞县公便忍不住多想了点儿。
这一多想,便有了侧重。
第1113章 打下来
虞县公沉吟片刻后问:“调任的事儿,你不让你们的尚书再考虑考虑?”
虞侍郎:“父亲,儿子我也要调任的,而且他有毛病也没什么不好的。”
又不是太大的问题,他没有主见,他还更好干活儿呢,到时候老尚书退了,他竞选的压力也能小一点儿。
要知道,尚书之职,不仅六部的侍郎都可以抢,外放的官员也能抢,只是因为他们是同部侍郎,所以更有优势而已。
虞县公横了他儿子一眼,“你若有才,何惧强大的对手?你若无才,何苦为害天下?”
虞侍郎:……
这是自个爹,不能骂,也不能回嘴,于是虞侍郎运了运气后行了一礼便走了。
长随见老太爷把三老爷气走了,就又坐回凳子上,问道:“老太爷,那这事还查吗?”
“不查了,”虞县公没好气的道:“还有什么好查的?不是庄洵抄了陈福林的诗,偷鸡不成蚀把米,当年被赶出京城,如今又回来了;便是陈福林抄了庄洵的诗,然后倒打一耙,把人给赶出京城去,毁了人的一生。”
“那……”
“可他们一个两个都不是京城人氏,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怎么查?”虞县公顿了一下后道:“也是可以查的,派人去一趟益州城,去找他们曾经的先生和同窗,哼,诗文这种事骗得过外人,却一定骗不过曾经朝夕相处的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