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道:“高祖开国之初,豪杰并起,皆欲逐鹿中原,然而多是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辈,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有一人,颇有胆识和谋略,是李唐劲敌。”
李伯禽道:“大人说的可是王世充?”
崔振哈哈大笑,道:“他还不够格,是另外一人,你必然不知。”
李伯禽皱眉道:“隋末之时,群雄之中,除却王世充,便是宇文化及、窦建德之辈,还能有谁呢?”
崔振道:“这些人都是碌碌之人,不足挂齿。我说的这个人,却是个真正的豪杰,不过我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只知道叫做虬髯客。”
李伯禽仔细听着这个名字,奇道:“我却不曾听说过有这一号人物。”
崔振继续道:“此人智勇兼备,身有数万家资,雄心勃勃。眼见隋朝败象已显,便四处招兵买马,广纳豪杰,决心要做一番大事。不久,结识卫公李靖夫妇,三人意气相投,视为知己。受卫公引见,虬髯客在太原遇到太宗皇帝,见其文韬武略,势如龙虎,深为折服。又知道太宗皇帝有天下之志,自以为不能与其争锋,愧服而退。其后,在海上东南千里之外起事,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自此,虬髯客在海外自得一方国土,与大唐隔海相望。太宗皇帝在位之时,两国常有信使往来,相约互助,而今却少有联系。现在大唐有难,安禄山领三镇军队反叛,朝廷不得不向他国借兵平叛。前者已经遣使前往回纥,如今派遣我到扶余国,便是希望扶余国之主能借些兵卒,以平内乱。”
李伯禽恍然道:“竟然还有这么一桩事情,今天真是长了见识了。”
崔振道:“这件事知道的人非常少,我也是早年听朝中其他人说起过。”
李伯禽又道:“崔大人既然说扶余国罕有人至,我们要怎样过去?”
崔振道:“扬州有位常年出海的客商崔元宝,是我族中小侄,我们曾一起到过扶余国,这次便还找他带我们过去。”
两人晓行夜宿,挑小路行进,看看就要到潼关。一路上,村落都破败不堪,百姓四散逃难,只有走不动的老弱,留下来收拾残垣断壁。田地荒芜,不见稻黍,只有四处的杂草。野火遍地,随处可见饿殍白骨,毒虫猛兽趁机肆虐。千里之地,竟没有一点人烟,自高祖开国以来,关中安享百年太平,如今战事忽起,潼关以内,生灵涂炭,再不见往日安详富庶的时光。安禄山乱国之贼,其害可见一斑。
到了潼关跟前,才发现叛军把守潼关,严加搜查过往行人,遇到有可疑之人,便拿住送往长安。两人不敢靠近,远远地藏在山中,暗中观察,思量过关之计。捱了小半天,无计可施。两人又饥又乏,便吃了干粮,躺在山坳中略略休息。
忽然,隐隐传来马蹄声,李伯禽猛醒,坐起一看,远处有一队骑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