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发觉,眼看就要被生擒,幸遇壮士搭救。”
南霁云道:“我们也要到淮南去,正好知道一条能绕过潼关的小路,既如此,我们便同行吧。”于是李伯禽和崔振各选了一匹番兵留下的马,南霁云手下的弟兄将剩余的马匹拴在一起带上,大家结伴前行。
一路上,南霁云和他的弟兄极少说话,只是埋头赶路。李伯禽见他们个个身形彪悍,又身带刀枪,不像一般行人。便问:“南大哥,你们这么行色匆匆,是有什么急事么?”
南霁云并没有转头,答道:“我们兄弟几人正要去淮南投军,好抵抗安禄山的叛贼。”
原来是报效国家的义士!李伯禽立刻油然而生一股敬意,禁不住道:“南大哥奔赴国难,义无反顾,真是一条好汉。”
南霁云听了,哈哈大笑,道:“如今安禄山领百万残暴军队横行中原,国家残破,百姓罹难,正需要天下豪杰并力抵抗。南某不才,虽不能匡扶社稷,也要尽一丝绵薄之力!”李伯禽见他豪气干云,更多了许多敬佩。便和他并辔而行,一路畅聊。
两人细聊之下,才发现意气相投,于是一见如故,无所不谈。问年纪,李伯禽稍小,因此称南霁云为大哥。原来,南霁云本是魏州顿丘人,家中有些田产,年少时就喜欢刀枪。曾拜在多位名师门下,学成一身好武艺。年龄稍长,就拜会天下豪杰,与之切磋,罕逢敌手,因此扬名江湖。因南霁云在家中排行第八,江湖人便称“南八”。安史之乱起,南霁云本以为大唐兵强马壮,很快就能将安禄山这小小的番兵将领击败。没想到唐军一败再败,两京先后失手,连皇帝都不得不远走蜀地避难。眼看山河破碎,国家凋零,南霁云便带领十几个手足弟兄,拉起一支义军,从军报国。他们一路杀进关中,在关中四处抵抗番兵,但苦战数月,又无后援,手下的义军也牺牲大半。如今听说淮南战事吃紧,又为了保存实力,于是抄小路赶往淮南,要投在唐军帐下。
南霁云是光明磊落的侠士,李伯禽和他交谈,只觉得如沐春风,无限畅快。世上自有一些人,行事遮遮掩掩,犹疑不定,与其交谈,言语闪烁,不轻吐半点真言。这样的人,自以为老谋深算,智慧过人,不愿与常人交心。又觉得天下人都要探听他的秘密,便牢牢遵从守口如瓶的真言,从不多吐露半个字。其实,这些人多是心胸狭窄的戚戚小人,难当大任。真正运筹帷幄、谋断过人者,处世光明磊落,说话掷地有声,顶天立地,敢作敢为。这样的人,才是大英雄!李伯禽对南霁云的崇敬与日俱增,真想在同他痛痛快快畅聊一番。
不知不觉间,一行人已经绕过潼关,到了分手的岔路。崔振有重任在身,匆匆道别,就要上路。李伯禽心中却有不舍,道:“南大哥义薄云天,武艺过人,小弟十分仰慕。今日要各奔前路,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