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禽道:“郭令公在如此险恶的朝廷里腾挪,实在不易。”
郭子仪道:“眼下叛军还未剿灭,国事衰败,正是用人之际,就算为了天下百姓,不管朝政有多么险恶,也要激流勇进。否则,公忠体国的人被挤出门外,让心怀叵测之人占据朝政,那可就真的祸乱天下,贻害无穷了。”
李伯禽皱眉道:“朝政险恶如此,可要如何激流勇进?”
郭子仪道:“先皇曾和李卫公交谈,问起兵法,李卫公便以‘奇正’相对。在我看来,兵法如此,人事亦如此。”
李伯禽问:“这‘奇正’之法如何解释?”
郭子仪道:“‘奇正’是孙子的说法,大意以设伏掩袭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先皇问兵法,李卫公以此应答,说善于用兵的人,行军打仗的时候,也能奇袭,也能对阵,变幻莫测,使敌人不能分辨,所以能常胜,这也是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朝政之中,也是如此,既能忍让,也能争强,辗转腾挪而不受其害,便是激流勇进的办法。”
李伯禽道:“郭令公的话,小生受教了。”隔一下,挠头道,“只是涵义太深,难以一时领悟。”
郭子仪道:“李郎生于乡野,道归真人出于道门,乡野也好,道门也好,都是纯良的地方,所以你二人淳朴真诚,并不像其他人心机深重。你二人初出茅庐,到如今不过一两年,还不知世上的险恶。其实说来,何止朝堂之上,江湖之中又何处不是奸险诡谋。这世上,但凡有人,便有倾轧,便有算计,便有尔虞我诈,谁都躲不了。唯有亦奇亦正,便是存续之道。”
李伯禽听到此,茫然无言。在安陆的时候,自己多受张四鹫教导,要谦和守正,待人以诚。自己从安陆出来,也谨守此言,去西域,去海外,都处处谨慎小心,以人为师,自以为这样就能保的凡事周全。可是自从此次进长安,才察觉到人事艰险,现在又听郭子仪说破这些道理,不由得感慨万千。
此刻,唐军的攻势却停了下来。原来已近黄昏,唐军人困马乏,于是鸣金收兵,以待改日再战。
唐军又连续攻打数十天,仍是毫无进展。李伯禽按捺不住,数次请战,郭子仪却说攻城最难,而他经验不足,不能胜任,不许出战。又过十数天,斥候飞报,史思明的援军已到,距离相州只有一天路程。消息传来,九路节度使都吃了一惊,原以为史思明的援军要数月才到,没想到不过月余,援军就已经赶来。九路节度使商议,为避免腹背受敌,便撤了相州之围,后退扎营,准备与史思明和安庆绪对峙。
于是,九路节度使迅速撤兵,后退三十里扎营。安庆绪和史思明果然合并一处,大军浩浩荡荡出城,要与唐军决战。唐军得报,鱼朝恩向诸路节度使问计,诸将不言,唯有郭子仪道:“如今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