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带领本部兵马,再拨一万五千投诚将士,共三万五千兵马,昼夜兼程,增援紫岩郡,以安郡王之心。
原智,一边派使者,带着霸主条款去岐山郡,自己带领山虎和河蛟两部兵马,连同投诚将士,共十万大军,前往锦江郡与祁阳郡交界的虎息岭左右埋伏。原智算定,康达兵到祁阳城,马兴邦必下令华任回军救援,而虎息岭是必经之路,原智便以逸待劳,等候华任。
再说,是从原智征服镇山郡,兵发岐山,孟凤英献了进化关,岐山郡大为震动。郡王熊汉章立刻召集军师及六部头领商议,萧冲说有一计可使岐山郡转危为安,熊汉章便催军师快说。萧冲说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去祁阳郡借救兵,这是移祸与人之计,就是把我们的灾祸移到别人身上。马兴邦好虚荣,给他戴几顶高帽,一定会借兵给我。祁阳借兵给我,便帮我们打紫岩,那紫岩肯定恨祁阳,紫岩恨祁阳,便会把矛头指向祁阳,紫岩把矛头指向祁阳,岐山不是解脱危机了么,这便是移祸与人之计。
熊汉章一听,大为高兴,立刻派外事部头领周福前往祁阳郡借救兵。周福马不停蹄赶到祁阳郡,把借兵文稿交给马兴邦,马兴邦一看后,马上答应。军师耿标急忙阻止说:“主公,千万不能借兵给岐山,这是岐山郡的移祸之计,我们发兵与紫岩郡大军对抗,紫岩郡大军便会放弃攻打岐山郡,而与我军开战,从此,与紫岩郡就结下冤仇,岐山郡得救了,而我们却引火烧身,再无安宁日子。”
可是马兴邦不听,却说:“岐山郡在生死关头,不向别郡求救,单单向我祁阳郡求救,说明祁阳郡在天柱山各郡的地位和名望,这个地位和名望来之不易,因此要保住这个地位和名望,应该发兵救岐山郡。”
这话从何说起啊?向我们借兵,就是证明我郡在天柱山七郡中的地位和名望。而且,为虚名而招强敌,也太不划算。主公可要三思啊,耿标真是苦口婆心。
可是马兴邦听不进去,他觉得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向他来借兵,说明是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尊重,人家对他信任,对他尊重,他岂可不讲义气,不给人家面子。
马兴帮毕竟是郡王,主意已定,耿标说破嘴也没用。马兴帮即刻令大将华任统兵十万救援岐山郡。
再说华任统兵十万,没有前往岐山,直奔紫岩郡。他一路大张旗鼓,开锣喝道,意在恐吓紫岩郡,因此行动很是缓慢。因而,康达大军把祁阳郡围住时,华任还未到竹济关,还在路上开锣喝道呢。
康达把祁阳城团团围住,马兴邦才大梦初醒,不听军师之言,果真大难来临。现在城中不足三万人马,又无大将,连忙召军师及六部头领商讨,并一个劲地自责。到这个时候,耿标还能有什么办法?六部头领更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耿标只得一面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