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下蜀中李白。
“阁下是江湖人称谪仙人的李翰林?”闻听面前之人竟是大名鼎鼎的李白,二人不禁为之一呆。
“哪有什么翰林,只有寄情山水的李太白”,李白平淡地回答道,然而语气中似有一种不舍和失落。
听得李白如此说,这两个汉子更加恭敬,一起拜倒在地,先前那汉子道: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得罪李学士了。见李白不悦被称作翰林,此时二人换了一种称呼。
李白依旧平静问道:请问足下二人是?
那汉子道:在下郑逢春,这是我兄弟郑逢霖,因我兄弟自幼在长安附近厮混,被乡党所恶,因此得了个“病周处”和“小霸王”的绰号。后蒙贵人指点迷津,方才迷途知返,不为江湖同道所弃。
闻听此言,李白心下随即明了,这郑氏兄弟的故事,他到曾听说过,知道这二人虽是草莽英雄出身,但能改过自新,也算是好汉子,念及此,也是拱手一礼,道:贤昆仲,有礼了。
那郑逢霖道:不知学士何以在终南山?是要去寻仙访友吗?
原来李白这人,原是雄心万丈的伟丈夫,一心要将满腹锦绣去博得功名,实现佐明君济黎民的夙愿,只是生不逢时,此时的大唐正是玄宗皇帝在位。这位皇帝年轻时候果敢勇毅,为人颇有谋略,自助父亲夺得地位后,致力广罗人才,一心以光大高祖太宗基业为夙愿,其父睿宗皇帝李旦,也是乐得清闲,没过多久借口畏惧上天警示,将皇帝宝座禅让于他,自己乐得当去当太上皇,悠哉享乐去了。
玄宗皇帝登基伊始,尚能尊贤下士,勤于朝政,为政颇有贞观遗风,使得内外咸治,四海升平。后来大诗人杜甫曾有《忆昔》一诗,单道这盛世局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只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升平日久的玄宗皇帝,志得意满之际,渐渐疏于朝政,耽于享乐,疏斥贤臣,重用奸小,这朝局日趋于坏,竟渐渐呈现乱世气象。玄宗皇帝听得李白才气过人,就下诏封李白翰林一职。李白原指望以文名蒙得皇帝赏识,实现自己的经济抱负,孰料玄宗皇帝只是将他看做是点缀升平气象的御用文人,聊以解闷而已。可怜李白的雄心壮志和经世之才竟毫无用武之地,于是李白一气之下,借口寻仙访道,从此游历天下去了。这一番游历,竟结识众多英雄,引出一番盛唐群英,救世安民的故事来了,此是后话不谈。
单说此次前来终南山,李白原是要拜访自己的好友,寄居在终南山清风观的世外高人李泌。
此时见郑逢霖问到,李白回答道:有位好朋友要去看看。
郑氏双侠闻听此言,相互对望一眼,齐声问道:可是要去拜访清风观的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