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守兼备,半个进攻,半个防守。使得进攻点增多。同时防守又能在中场堆积人数优势。
如果。土耳其和英格兰的战术基调相同,都是后发制人,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土耳其和英格兰队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别看场上双方都保守,都在立足防守,实际上在细节之处,土耳其仍旧是主攻的一方,只不过他们小心谨慎地进攻。看起来掀不起风浪,仿佛节奏也没有变化,不会看起来土耳其掌握了主动,可英格兰每次真正投入兵力去进攻的时机,都来源于对手中前场进攻之后,这样打对方的节奏差,在巴斯图尔克与埃姆雷即便在进攻终结后去防守却跑不到位的情况下,居内什的排兵布阵,中场对抗优势就不复存在。
这样的细节在观众眼中很难看明白,可如果把比赛分段。一帧一帧去观察,就会发现。土耳其进攻时,英格兰的中后场防守非常严密,而当英格兰真正进攻时,都是在土耳其进攻受挫之后,假如土耳其也将阵型摆的很严密,便是代表英格兰没有很好的反击机会,那么英格兰就会草率地结束掉进攻,绝不会贸然地投入进攻兵力,使得中后场防线出现破绽。
若然是崇尚进攻的顶级教头在观看这场比赛,一定会一边咒骂英格兰无耻,一边又感慨英格兰被奥德里奇调教得成熟老辣。
土耳其自身或许还没察觉出这一点,只会将这种现象归结于英格兰体能更好,攻防迅速,或是球员能力更强,团队技战术实力高超等等,实际上,就是进攻姿态以及攻防转换节奏差的把握上,英格兰富有纪律性,而且又是功利性十足的,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机会,绝不贸然投入兵力。
上半场第45分钟,临近补时阶段,土耳其打完了一次进攻,哈坎苏克没能过索斯盖特这一关,土耳其正准备全员退守结束上半场呢,英格兰队骤然发动快攻风暴。
上半场补时只有1分钟,距离补时结束也只剩下35秒,若是这次反击延误几秒,土耳其全员退守布置好防线,基本上也就宣告上半场结束了。
这就是上半场最后一搏。
索斯盖特冒险地将球长传去给了小贝,那一侧,厄尔冈刚缓了缓,位置退后,不敢压上去,才给了小贝轻松地接球环境。
小贝得球,将球交给斯科尔斯,生姜头带球大步流星向前,埃姆雷在他身后,又在追,埃姆雷自己都搞不懂,他不是一次两次这样从后去回追了,这和居内什赛前战术设计中的中场防守截然不同,可是,他又不能不进攻,每每进攻上去后,转过身来,就要回追。
斯科尔斯一路向前,在来到前腰区域与图盖相遇后,土耳其后防线压力骤增,他们前场回防的人基本上已经回到了后半场,可是,防线并不算布置得特别好,起码,斯科尔斯都带球杀到前腰区域了,威胁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