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三境武夫。
汉子步子沉稳,显然是向铺子而来,应该也是位吃客。
只是,汉子陡然停步,眼睛发光。
白马先生安静坐在桌边,笑容和煦,这个身背长刀的汉子,还算有点眼光。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福童背后的那把刀,应该是一件半仙器。
只是器灵未醒,福童背刀,正如寻常武夫,兵器在身,依靠自身罡息,缓慢蕴养兵器灵性。
所谓“罡息养灵”。
器分三种,匠器,灵器,仙器。
划分的标准很简单,灵性。
一般灵性微弱,甚至于无的叫做匠器,类似世俗的诸般兵器,刀枪剑戟等。
通常,武夫大多使用匠器。
一旦灵性圆润通透,就可以叫做灵器了,也叫做法器,法宝。多是山上人持有,也就是窥窥之辈。炼实化虚,化虚为实。
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出窍入穴,神妙非凡。
说到仙器,就要稀罕得多了。仙器最起码的界线,就是灵性萌智,生发智慧。可以飞天入地,可以断江摧山,甚至,可以如同窥窥,炼化灵气,步步登高。
“武夫抱器,窥窥炼宝”,说的都是对于灵性的蕴养。
养灵,有个“内外有别”的说法,分为外养和内养。
大致来说,武夫外养,窥窥内养。
内养又有“宫养”和“窍养”的说法。
人体玄妙,如小天地,有三宫一海,具体来说,下丹田坤宫,也叫气海;中丹田绛宫,上丹田泥丸宫。
一海,指的就是心海,可知不可见,可感不可触,最是玄妙莫测。
此外,还有周身三百五十六窍穴,连接内外天地。
窥窥与武夫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于天地灵气这根线,窥不窥得到,纳为己用。
窥窥是有幸窥到的那一拨。
武夫就是天地不眷顾,看自己不看天地的行者。
都是步步登高,只是高矮不同。
由此可见,武夫更像是自力更生。
因此对于灵性的蕴养,武夫主要就是凭借自身罡息,天长日久,一股子绵绵流长的水磨工夫。
窥窥养灵,方法就多了,既可以外养,也可以内养。
“宫养”说的就是三宫,一般大多选择气海蕴养。
“窍养”,自然就是窍穴蕴养。
当然,武夫之中也不乏内养之辈,基本上都是“窍养”。
传闻,还有“海养”的说法。
顾名思义,在心海蕴养灵性。
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据说圣人有“摘心海作兵戈”者。
也有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