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子孩子没有什么威胁,谁知道有没有藏着位仙人,尤其是这个时候。
当那帮孩子,哄闹闹,接近的时候,太爷和福童同时停下脚步,眼睁睁看着这帮孩子从身边吵过。
两者擦肩而过。
随后,太爷和福童,动身前行。
太爷还牵着小桃树的手,整个过程,小桃树都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太爷停便停了,太爷走便跟着走。
走过小巷,进了那条街道。
将近暮色,城门快要关了。
忽然,身后有嘲笑声。
福童与太爷,同时转头,小桃树随即转头,便看到先前那个手里抓馒头的孩子,笑呵呵,站在不远处,肩膀倚着墙。
一手抓馒头,一手摊开,手心里是蝉抱。
小桃树认得,那是银蝉抱,两个。
三人转过身,看向那个吊儿郎当的少年。
眼看福童,就要一步迈出,那啃着馒头的少年,立马嚷了声:“停!”
福童便收回了脚,听听少年是什么说法。
那少年呵呵道:“丢了东西,都不知道啊,傻不傻?”
太爷和福童都没有什么查探动作,直直看着那位满不在乎的少年。
少年又道:“知道你们不会查,怕有诈,实话说吧,这蝉抱,是那傻大个的。”
小桃树不明白师兄的蝉抱,怎么到了那个少年的手里,抬眼瞧去,师兄就站在前面,一动不动。
太爷说话了,没有火气,很温和道:“敢问,是拐莫家,来借钱花花?”
福童阴着一张脸,很不好看,只是天色暗淡,看不出。
从那个少年露出手心蝉抱时,福童就已经查探了自己储物的那处窍穴,灯笼窍。
不多不少,正好少了两枚银抱子。
那个时候,福童就知道遇到了拐莫家。
拐莫家,福童自然知道,在十四大家之外,属于小大家。
说难听些,就是贼,偷摸拐骗,无一不精。
最奇特之处,就在于,拐莫家有从灯笼窍取物的能耐,而且,神不知鬼不觉。
拐莫家有拐莫家的规矩,借不白借,花不白花。
为什么,很简单,怕沾染太多因果。通常,会告知被借之人,一些消息,或者一些秘闻,或者以物易物,甚至有时候,帮着杀人。
一般来说,没有多少人愿意得罪拐莫家,尤其是没有宗门背景或者百家归属的窥窥。
因为,一旦招惹拐莫家,被拐莫家惦记上,都没有好结果。
特别是,拐莫家“灯笼窍”取物的能耐,神仙都难防。曾经,便有一位仙人,得罪了拐莫家,竟然被偷走了本命法器。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