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门后,福童和太爷面面相觑,委实都没有想到这般顺利。
竟然没有一点波折,太爷想不明白,福童也不明白。
三人开始回山,一路上慢慢悠悠,也不着急。
关于那个拐莫家的少年“有个火官吹牛皮,赤帝座下他第二”的消息,福童不知道什么意思。
太爷也不懂。
回山之后,太爷依旧是住在挑霞岭的客舍。福童和小桃树在小敕令的山顶上,天上没有星星,夜色便深了许多。
没有练拳,福童只是问小桃树饿不饿,小桃树点点头。
福童知道小师弟一定饿了,福童不明白小师弟为什么没有嚷嚷饿,以前小师弟对他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应该就是“饿”。
如果小师弟说“饿”,那位太子爷怎么着,也得好好备上一桌好酒好菜吧。
再者,清流城里多少好吃的。
小师弟就是没说饿,就那么一直听着太爷和那位太子爷谈着大事。
福童只是简简单单煮了一锅粥,没有什么荤腥。
小桃树吃过后,眉开眼笑,就去睡觉了。
福童没有离去,便坐在茅屋前,望着天上,天色不太好,明天可能有雨。
小桃树不想练拳的事情,福童昨个便赶紧禀告了冬师伯,想来冬师伯应该告诉了掌令师伯。
福童没想到的是,冬师伯的指示很干脆:不想练就别练了。
福童不知道是冬师伯的意思,还是掌令老人家的意思。
福童只知道掌令老人家,座下有白虎,娃娃相貌。其他的,福童便啥也不知道了。
至今,福童还没有见过掌令老人家。
福童晓得,掌令老人家就和桃祖一样,都是飘渺不可见的,两位老祖,想被谁看见,谁便看见了。
就像小师弟,刚刚上山,桃祖她人家就出现了。
福童很是忧愁,师父不在家,小师弟不想练拳,山下边忽然来了那么多仙人,好像是因为“白藤谶”。
很大可能,是奔着敕令山来的。
一时间,怎么那么多的烦心事。
福童便坐在茅屋前的石头上,不停挠脑袋,一直坐到了天明。
那个魁梧的黑汉子,不知道该带小师弟做些什么,本来是到了验收稻田的日子。可是,冬师伯忽然说,不着急。
冬师伯还说,要福童多带着小桃树散散心。
福童打算着,天大亮后,等小师弟读过书,吃过饭,便叫上太爷,再去山下转转。
散心嘛,热闹的地方应该会好些——
清流城门处,瘦小身材的老仆和白袍公子,始终站在城门附近,安静等待洪少章这位小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