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抗战之铁拳特攻队> 第234章 意外的变革

第234章 意外的变革(2 / 3)

的效率足足提升十倍,也就是说,可以大幅度消除文盲。同时,其他各行各业也因简化汉字受益,这对国家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

最“可怕”的是,华夏人从这件事提升了自信心,认为华夏必定振兴,神州一定崛起。

要知道,这个时代,叫嚣废除汉字的大有人在,比如鲁迅、谭嗣同、钱玄同、陈某秀、蔡元培等,叫嚷“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这些都是大名人,影响极大。

在当时华夏积弱时代,他们对华夏悲观情有可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高瞻远瞩,有远见的永远是少数人。

另外,繁体字难写也难辞其咎。

可是文字是发展的,弃繁就简后,学习容易程度至少提升十倍,这是有目共睹的。

岳刚决定加一把火,写了一篇“论简化汉字远胜英语拉丁文”,他列了十大理由,每条理由都是一针见血。

其中一条,即是汉字越学越灵活,越简单,相反,英语与拉丁文越学越多,越呆滞。

比如,一个“吃”字,我们可以灵活地组成很多词语,吃饭、吃草、吃肉等等,一个“吃”就能表示相关意思,而使用英文时,吃饭、吃草、吃肉完全不同,三个“吃”完全不一样。

就是说,英文越学越多,到最后会达到天文数字般的词量。

汉语呢,五千年以来,数量不但没有增加,还在减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一比较,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岳刚的文字一经发表,所有人都服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上校不但打仗行,对文化也有独特的理解,不是他们能比的。

无数人在报纸上拥护“大上校”,称他为“新文化导师”。

就连钱玄同、陈某秀、蔡元培也出来道歉,重新认同汉语的优越性,估计若是鲁迅还活着,也会赞同。

倭国人则慌了,他们不是傻瓜,自然看得出文字变革对华夏的重要意义。可是,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因为趋势已成,无法阻挡。

他们非常清楚,一个国家要进步,必须是文化进步,而文化要进步,文字是基础。

当初,他们吸取汉字为国语,但没有完全照抄,而是进行变革,这才产生倭语言。因为变革,他们的文字显然进步了,带动文化等方面也开始进步。

如今,华夏的文字居然变革了,向着简单易学的方向,这岂不是提高华夏的识字率,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吗?时间节省越多,工作、科学发明就会越来越多,国力则不断增强。

八嘎呀,华夏变天了啊!

必须在华夏人成事之前,掐断他们的发展,霸占他们的国土,如果可以,杀光他们的人。当然,这一点显然不现实,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