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攻约梁山> 第460节斗法10

第460节斗法10(3 / 5)

拼音字典的出现极大损害了知识垄断集团的利益,但皇帝热衷于此事,极力推广。这事不好变着法的强硬阻挠,不然触怒正热心的皇帝,还被天下万民敌视仇恨,阻止不了反损了名誉,背上骂名,记入历史遗臭万年。

但简化字和硬笔就是另一回事了。dudu2();

怎么着?

老子读书时学的是复杂汉字,用的是毛笔,为识写和书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了太多苦头,如今老子好不容易学出来了,当官了,居然推行简化字、硬笔,要正要悠然享受苦读寒窗辛劳成果的老子再去费心费时间学以前写了会被批为少笔漏笔错字的简化字、练写硬笔字?

利国利民,方便文化普及……扯蛋去吧。

老子的毛笔书法白练了?

老子当年吃过的读书苦,后辈也得接着吃,休想偷工减料轻松舒服,继续学那复杂难记字吧。

尽管赵公廉有弟弟的事先提醒,把简化字巧妙地以皇帝的设想和领导创立,他主持具体事,(实际就是照搬弟弟赵岳写的汉字),让皇帝享受造字的文化圣典丰功伟绩与荣誉,借助皇帝的权威来避免麻烦,加强推广力度,但仍然遭到激烈反对。

有官员直接拿这是否定孔孟先贤来说事,猛烈否定与抨击。

再加上越简单的字,书法上越难写好,简化字在书法上写了不如复杂字美观,艺术家皇帝担着简化字鼻祖的盛名,他自己却在内心也不喜欢应用,书法和圣旨上仍然习惯老字,到下面,简化字和硬笔的推广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民间,读书首先是为了考进士当官。学子们不是不愿意接受方便识记和书写的简化字,但主流仍然照旧老字。因为老师厌恶简化字,当地主管的教喻不喜欢简化字学生,主考官不能因为考生写的是简化字而否定人才,却可以从别的方面找理由把这考生排除掉,变相否定简化字。如此一来,读书人知道应用简化字至少在通往官场上不吃香,谁还愿意坚持学新字?

简化字和硬笔在根本没条件,没想过考进士当官的草根群体才有市场。这个群体只求不当睁眼瞎,只求实际应用的节约与便利。就不是文化垄断阶层能控制阻挠得了的。

当然,统治阶级对这些只能当牛马的群体也不在乎,随他喜欢什么。

而权邦彦根据沧赵哥俩的战略目的,十几年只坚守教育阵线,推广教育主要针对的目标群体正是这些没条件没希望当上官却想也需要读书的人。

他长期担任教育钦差大臣,带着热心教育事业的朝廷教育团队、二十人的钦差卫队和沧赵特意配备的贴身亲信护卫,十向年奔波在大宋的文化落后地区,每到一地,视察一下教育先进单位,发表套话空话演讲表扬鼓励做出教育指示,做做几千年不变的官场派是需要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