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到新学的高校来秀优越感,秀存在感,打击新学的学子。
但是新学的学子就非常的不服气了。
要说学问的话,新学的学子当中也是出了很多的大才子,即便是新学里面国学仅仅只是众多学科当中的一门,但因为新学的学生多,也是出了很多的大才子,这些大才子丝毫不会比那些旧学的才子差。
除此之外,新学学的东西多,学科多,新学学子们掌握的知识更多,也更丰富,很多时候新学的学子也是看不起旧学的那些学子。
因为他们除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之外,往往对于其它的东西知道的很少。
并且旧学的科考难度极大,能够考上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旧学学子连个举人都是考不上的。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旧学学子是只能够靠家里供养,而新学的学子往往都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仅养活自己,还可以养家湖口。
新学的学子也是经常鄙视旧学的学子,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等等。
双方之间互相的嘲讽,互相的看不起。
不过终究来说新学还是要差一些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因为新学的学子无法再朝堂之上为官,没有旧学学子的身份和地位。
这大明社会的从上至下对于旧学学子的身份地位还是比较认可的。
比如大明的有钱人往往嫁女儿还是比较愿意嫁给那些读旧学的书生,因为不仅仅是这些书生的家庭背景多半可能是书香门第,而且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一天可以考上为官。
说到底官在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是非常有地位的。
至于新学的学子,虽然也读书了,但毕竟无法做官,即便是搞研究什么的在这个时代看来,那也是好像不入流的,有点脏,累什么的,不如官老爷高高在上的坐着舒舒服服。
更何况当官就有权,这没权的平头老百姓如何能够相比的?
总的来说还是旧学的学子要比新学的学子身份更高,即便是他们当中大部分的人都考不上功名,但身份和地位依然还是有的。
现在天子设置大明皇家科学院,这是对新学的认可和鼓励支持,新学的学子自然是非常的振奋。
这虽然每年才只有30个名额入选,入选了身份也就是举人的身份,但对于新学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鼓舞了。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纵然是在牛的新学教授,科学家,那也是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除了少数一些因为突出的贡献被赐予爵位的,其他人都是上不了朝廷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设置了大明皇家科学院,每年评选新增院士,这形成定制,这是身份和地位的确立,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