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有,能力有时穷。
一直熬着,耐心的抓住权臣老死和犯错等根基动摇的机会才下手夺权的皇帝,基本上后来都成功了,宣帝便是这样的例子。
而如今的陛下呢?
本来就是董卓所立,合法性就少了一层。
况且陛下年纪还轻,才九岁,有多少人敢跟着你一个九岁的孩童,将身家性命全部托付出去?
“陛下虽然急欲将吕煜救出来,但这种方法,会将陛下置于不利的境地之中。”
当然,荀攸还有一句话没有加上去。
你直接写,肯定董卓也会当这诏书不存在。
或者说
这诏书压根就送不出皇宫。
即便是刘协写了,其实也跟没写一般。
“那要我去见董卓?”
“见过面了,再下诏书。”
“可。”
对于荀攸,他自然是比太傅袁隗更加满意的。
太傅袁隗只是将他当做小孩看待。
而不是一个皇帝。
平时相处的时候,自居帝师。
态度可想而知。
而荀攸却是不在乎他年纪尚轻,将他当做皇帝来看。
“朕便按你说得来做。”
另外一边,吕煜显得有些无聊。
地牢无光,尤其是他所在的地牢是最深处。
只有过道的灯火闪烁着昏暗的光芒。
荀攸应当是能够说服刘协的。
作为历史爱好者,对于刘协,吕煜自然是知之甚深的。
刘协守成之君,却不是雄主之才。
汉室如今还是有天下人望,但是比之宣帝时期,早已经是大有不如了。
黄巾之乱,羌氐异族之乱,一点点的榨干这个帝国的底蕴,大势。
后面,就更加不如了。
刘协先是被董卓操纵,后来又迁都来迁都去,被西凉兵操纵,好容易脱身又被一路追杀,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被曹操接到,才算过上稳定的好日子。
汉家的「势」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在天下诸侯心目中瓦解。
相比而言,在董卓进京打乱了统治秩序之前,不管皇甫高、董卓或者卢植统帅多少军马,汉灵帝一片纸,说召回就召回,说槛送就槛送京师,这对比不可谓不强烈。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不是绝对的忠臣或者叛臣,曹操、司马懿早出生几十年,再怎么有文韬武略,顶天了也就是乖乖的当个大司马大将军之流,博一个青史留名,而封公称王是想都不会想的。
时也、势也,汉家不内乱,威势不坠,诸侯就不会也不敢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可以说,西凉兵入京杀王允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