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汉末纵横天下> 第七十章 名将速成

第七十章 名将速成(3 / 5)

曹操、刘备、孙坚等人纷纷成为后来的诸侯,义兵的作用其实是被夸大了。

后来讨董的各路诸侯当中,绝大部分在黄巾之乱中还看不到身影,而曹操、刘备的义兵在平定黄巾之后即被朝廷解散,足以证明义兵作用应当有限,而且导致朝廷对地方失控的关键还是董卓之乱而非黄巾起义。

就镇压黄巾的大战略上,朝廷以外戚何进作为大将军镇守首都洛阳,遥控全局并率领左右羽林军作为后继部队,并调兵守护洛阳周围的八关,防止黄巾起义渗入京畿地区,确保了指挥中心的稳定。

第一阶段的战区划分:

在外部,东汉朝廷明确了黄巾义军主要以河南、河北两个地区活动,其指挥部位于冀州,但河南义军规模远大于河北的形势,因此对平叛军进行了明确的战区划分。

卢植率北军五校的精锐部队从孟津渡过黄河北上,会合冀州本地官军进攻张角三兄弟指挥的黄巾军本部。

而皇甫嵩与他老师朱儁率领步骑四万进攻颍川黄巾,以对抗河南黄巾。

需要注意的是,颍川西临洛阳,北接黄河,既是平叛军东出虎牢关之后作战的第一线,同时又可以与黄河以北的卢植部互相呼应。

显然,由于朝廷这样的布置,卢植所部由南向北攻打冀州黄巾,朱儁、皇甫嵩所部由西向东攻打颍川黄巾军,两军夹河而峙,就彻底切断了河南河北黄巾军之间的联系。

之前吕煜一直认为黄巾起义无统一调度,各自为战,是因为黄巾军的组织能力,以及张角等人的军事能力不行。

但现在看来,这恐怕并非出于张角等人缺乏军事素养的缘故,而是一开始指挥中心和大部分的黄巾军队就被切割开来导致的。

显然,如果一开始皇甫嵩、朱儁选择从洛阳南出伊阙,攻打南阳的黄巾军,河南河北的黄巾就很可能取得联系,黄巾起义将不会短时间遭到镇压。

但南阳郡作为人口数百万的大郡,其黄巾规模声势也不容小觑,既然河南的平叛军首先攻击颍川黄巾,那么南阳郡方向东汉朝廷必有所应对。

对于南阳方向,朝廷是令本地部队在南阳郡南部设防与黄巾军周旋,避免黄巾之乱向荆州深处如襄阳等地乃至整个南方扩散。

孙坚北上时曾招募淮泗之兵,朝廷在广大的南方召集兵力支援了南阳郡南部的官军,这样就成功地将黄巾军的活动控制在河南范围内。

第二阶段的战区划分:

在平定颍川、汝南的黄巾军之后,皇甫嵩、朱儁又进行了分兵,皇甫嵩北上到兖州东郡镇压卜已率领的东郡黄巾,朱儁则南下攻打赵弘率领的南阳黄巾,这是第二次战区划分,又将整个河南的黄巾军以西北-东南向的斜线切割成两半。

此前卢植、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