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汉末纵横天下> 第八十七章 公明才名天下知

第八十七章 公明才名天下知(2 / 3)

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对这诗的品评,倒是非常不错,你是?”

蔡邕对这首诗也是喜欢得紧,否则也不会在第一首诗就放了出来。

“在下耿风。”

耿姓。

想必是扶风茂陵耿家。

这可是巨无霸家族。

从光武到如今,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成为东汉一朝之巨族。

“果然是高门俊彦。”

当然

蔡邕心中还是稍稍有些诧异的。

毕竟这耿氏家族虽然大,但是军功家族,不想还出了擅长文赋的。

莫不是耿氏家族要朝着经传传家的方向进发了?

耿风听到蔡邕的夸赞,满意的坐了下去。

“此诗短小精悍,蔡大家诗赋之道上又有精进了。”

场下士子当即恭维。

“诸位,这可不是我蔡邕做的诗,而是另外其人。”

“另有其人?”

场下诸位士子都将目光转向濮阳闿,荀爽等人。

“莫非是濮阳公所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