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也不像两位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乍一接手七班的教学工作,先不说了解学生,做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光是上升的课时和批改作业量,就让他忙得脚不沾地。没几天,郑老师喉咙就哑了,从老教师那儿分到点胖大海,一边喝,还得一边听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七班也不知道是因为还没从班主任孙老师的离世中缓过神,还是不适应他的教学节奏,月考成绩一落千丈。
郑老师没有被英语教研组长批评,还被鼓励了两句,却是因此激发起了斗志,打算努力提高七班的成绩。
他劲头上来了,一时将孙老师的案件抛到了脑后,也忘了学校布置下的任务。
“小郑啊,你那边人选有了没?几个班有没有什么好苗子啊?”教学组长突然点了郑老师的名。
郑老师从办公桌后抬头,一脸茫然。
“就那个演讲比赛。你不会忘了吧?其他人都报上来了,就等你呢。我们也要都听听其他学生的演讲,演讲稿还得给他们多修一修。事情很多呢。得抓紧。”教学组长忽然“哎”了一声。
也是老教师的徐老师抬了抬头,“这一届没什么戏了。就是我们代笔写演讲稿,也就那样了。”
另一边的苟老师道:“本来我们学校就没什么戏,年年都是瑶外附中、瑶大附中他们轮流一二三名。上一届是出了个天才,也不能算老张他们教出来的。”
“那小姑娘能考上清华北大吧?”
“哪有那么容易?其他课成绩不行啊。听说是要出国,不准备在国内读了。”
“另一个也不行。我记得各科成绩都挺好的,但还是差一截。”
“那个高高瘦瘦的……”
“对对,长得特别高。”
“还有篮球特长,能加分的吧?”
几个老师讨论起来,让郑老师没有插话的余地。
他也不是不知道几个同事在说什么。
他们瑶城高中在瑶城高不成低不就的,属于中游水平的学校,升学率不算好,但大多数都能考个大学,学生和老师的目标,也就是能多一些人上一本、二本,名校是完全不奢望的。这样的学校,想要在市里面的竞赛中出风头,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就如几个老师说的,上一届是出了天才,或者说是家庭教育特别好的学生,才在市演讲竞赛中拿了个二等奖。
这在瑶城高中已经是特大喜讯,颁奖照片都在宣传栏里挂了一年多了,微微褪色,还没撤下。
虽明知是“重在参与”,那该参与还是得参与。
这届演讲竞赛,学校里早早就让老师们准备起来。
郑老师一阵后怕,在组长看过来的时候,保证道:“今天就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