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唐杨国舅> 第四十六章 益州官学

第四十六章 益州官学(2 / 3)

得充乡赋,皆须补国子学生及郡县学生,然后听举。”

杨云知道未来一段时间要忙着制造火药,便想尽早把进学的事落实下来,毕竟他的目的是前往洛阳,乡贡的身份对他来说很重要。

下午杨云换上一身粗布儒服,让雅清换了身男装做书童模样,一起往益州官学去了。

之前杨云已向牙子和驿馆跑堂的详细打听过,益州官学位于南门的文翁坊,这坊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书育人。

从乐言坊到文翁坊,步行的话差不多要半个时辰,为了赶在坊门关闭前回来,杨云上街后就叫了马车,直驱文翁坊。

两刻钟后,马车停在了文翁坊坊门前,下车后杨云给了车夫两文钱,便带着雅清进了坊门,远远便看到偌大的官学大门。

官学所在的文翁石室距离现在大约八百多年历史,由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创立,在蜀地乃至整个大唐都拥有很高的名气。

官学大门两边店铺一字排开,要么卖笔墨纸砚,要么卖书籍,文化氛围极为浓厚。

进出这些店铺之人,皆文士打扮,宽袖大袍,衣带飞扬,一看就很有格调和品味。

此时不断有人从官学大门出来,却都着青襟小帽,一看就知道不是学生,而是那些学生身边的跟班。

杨云心想:“这时代能来这儿读书的人非富则贵,普通百姓子弟能在乡塾学习几个字都不容易,哪里有可能背井离乡到益州官学来求学?这里算是剑南道最高学府了吧!”

随后他又稍微有些纳闷儿:“为何这官学周围不见小吃店铺?难道这些非富则贵的士子都不食人间烟火,在烦闷的学习中不需改善伙食,更不需要娱乐场所消遣,以此解忧?”

杨云想着心事,走到官学大门前,被人拦了下来。

他本以为进出官学应该不是很难,毕竟那些青襟小帽的小厮都能自由进出,等轮到他才知道,原来那些小厮已跟官学的看门人早就熟稔,小费给足了,光靠刷脸就可以进出。

“哪儿来的?官学重地也是你一介草民能随便进去的?”

看门的是个四十岁上下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但眼里却不时闪过贪婪之色。

杨云从怀里拿出汉州乡贡的引介信,道:“在下是来此进学的。”

“进学?这么小年岁?”

那人把引介信拿过去一看,顿时皱眉不已,“还真是,汉州来的?那可不是太平地方,前段时间蛮子闹得很凶……”

杨云笑着道:“但这并不影响进学,不是吗?”

那人瞪着杨云:“往常年汉州乡贡的名额都空着,怎么今年补了一个?你小子家底挺殷实啊,居然能拿到乡贡的资格,说吧,花了多少钱换来的?”说完,冲着杨云比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