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唐杨国舅> 第二〇四章 细思则恐

第二〇四章 细思则恐(3 / 4)

所有人第一印象是:“公主才华不过如此。”

“张丞相,您在东山建了一座东山堂,这首诗便是说这个的。”

咸宜公主笑着解释了一句,没有给张九龄回话的机会,继续把后两句原封不动地背出来,“后两句呢,也是说这个的……听好了,那就是‘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咸宜公主一首诗分成两段吟出来,前后用词基本一致,让人觉得此诗朴实无华,乍一听,确实像个十几岁少女作出来的,如同打油诗般的七言绝句。

当咸宜公主把诗读完,很多人脸上犹自带着敷衍的笑容,有想出来恭维几句的,却明白这是公主请教张九龄的诗作,应该先由张九龄点评。

张九龄脸上的笑容,最初很和善,带着一种尊长看小辈的慈祥,可当咸宜公主将整首诗吟完后,张九龄不知怎的,脸色突然僵住,站在那儿眉头慢慢皱了起来,面色随之便得冷峻。

随之周围人也发觉异常,先是好奇,不过稍微琢磨咸宜公主作的诗后,许多人心里突了一下,随即用惊骇的目光看向张九龄,均想知道他如何应对。

李隆基听女儿把诗读完,没有多想,笑着问道:“咸宜,你作此诗,有何寓意啊?”

咸宜公主笑道:“父皇难道听不出,其实儿臣是在称赞张丞相桃李满天下吗?张丞相学识渊博,儿臣一心想要做他的学生,现在两京每个读书人也跟儿臣的心思一样呢。”

“哈哈,是啊,谁不想能拜到张卿家门下?张卿家,你别见外,咸宜她在诗赋上没什么造诣,你尽管指点便是,不用在意朕的看法。”

李隆基兴致颇高,想知道张九龄对此诗的看法。

本来张九龄只是僵在那儿,但听了皇帝的话,脸上带着惊愕,而后把高傲的头低了下去,好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连他身边的裴连清都听出皇帝似乎话外有话,赶紧扯了扯张九龄的衣襟,有让他见好就收之意。

到此时,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才恍然。

这诗大有深意啊。

你张令公已是桃李满天下了,为何还要“门前种花”?种花之意,不就是说你广纳天下名士,要以天下读书人师长自居?还给天下士子设下奉和诗题,以决定谁有资格拜谒?

“朴实无华的诗句中,居然蕴藏如此深意,难怪张丞相脸色如此难看!”

很多人心中都在想,随即他们想明白一件事。

“以公主的才学,怎可能作出如此暗藏深意的诗?陛下替公主追问,不正好代表这是陛下让公主作的诗?真正作诗人,不就是陛下?”

当李林甫想到这一层时,脸上重新露出得意之色。

你张老头也有今天啊。

我是没才学能当场把你作的应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