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班子完成,使得御史台如今也分成东西二京两套班子的格局,洛阳这边有些像后世明朝南京小朝廷。
杨云作为皇亲国戚,皇帝正在洛阳,跑到长安去应差显然不合适,肯定要留在洛阳来当差。
如此一来,就给杨云上班摸鱼创造了条件。
简单交谈后,张明业带杨云到里面查看了御史台衙门的布局,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各个房间空空如也,少有人在里面办公。
杨云问道:“为何不见同僚?”
张明业笑道:“国舅有所不知,御史这差事,主是要风闻言事,朝中官员若有不轨,坊间但有传闻,便得查证,同时六部事务也要关心,若有账目、册籍缺漏,要随时前去查勘,是以留在衙门的时间很少,不过上殿面圣时多半会列席,参与君前陈奏。”
大唐在贞观后,一直重视言路通畅,到玄宗朝却有收紧言路的态势,开元年间看似政治清明,但其实暗潮涌动,御史言官进言之路也开始受到一定阻碍。
杨云故作不知,问道:“那我平时需要过来应卯么?”
“这是自然,既是在此当差,每日应卯不是理所当然么……不过若有事来不了,或要出去查案,可派人通传一声,也不是不可通融;若遇到开朝会,则会提前通知。”
张明业看起来讲规矩,其实是告诉杨云,你来不来都行。
反正你是皇亲国戚,皇帝亲自委任的官员,在御史台更多属于挂职的性质,虽然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人比人气死人,就算你不来应卯,御史中丞也不能把你如何,我们下官还能捆住你手脚不成?
“那官服呢?”杨云问道。
张明业惊讶地问道:“官员自会配发官服,之前未有给您准备吗?”
杨云想了想,昨天自己收受的礼物很多,但没见有官服这一项,莫非这大唐的官服还要自掏腰包订做不成?
张明业一看杨云神色,便大概明白过来,笑着说道:“下官这就安排人为您量尺寸,这账目也会过御史台的账,在您上面……还有三位侍御史,他们分掌御史台大小事务,而您照理说是掌印曹……”
不知道的还以为掌大印有多威风,但其实就是把印章收拾好,回头有什么事拿出来把大印盖上去便可,做不了主。
杨云听到这里,觉得御史台结构简单,横来竖去就那么几个人,还搞成两套班子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再加上差事很多时候需要在外面跑,衙门近乎于空衙。
“那好,我先应了差,了解下具体经手的事务,最好能跟同僚见上一面,把差事落实,以后我按部就班来点卯便是。”
杨云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权责了解清楚,他不是走正经科举出仕的,一当官就是侍御史这样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