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影视世界首席玩家> 第24章 人选

第24章 人选(2 / 3)

男人,司机给双方介绍完就离开了。

“张生、罗生,你们好!”

张晋说道:“你好,韦生,相信我们的来意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韦宏升笑道:“晓得了,晓得了。张生、罗生找我们拍电影嘛!”

“那我们就长话短说,韦生,你是导演还是编剧?”张晋问。

韦宏升给两人边倒茶边说道:“张生,我即是编剧有是导演,当然主要还是导演。”

“厉害了,拿两份工钱!”罗浩诧异道。

韦宏升摆摆手,解释道道:“现在拍电影就是这样啦,除了邵氏公司财大气粗之外,其他电影都是导演兼编剧,很少有专门的单独编剧的。”

他知道两个老板都是外行人,于是就简单给他们讲了讲现在电影圈的环境。

十年前,也就是五十年代,被喻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由于战后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而此时的粤语片为了迎合普罗大众,为市民提供廉价娱乐,故推出不少粗糙滥造的粤话片,这些作品被称为“七日鲜”,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

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的《家》,中联创业於1952年,其创办人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

而在“七日鲜”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去提高影片质素,改善香港电影之发展。

粤语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可是随著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的歌舞片等。

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

“我敢打包票,往后的几年里最受市民欢迎的莫过于国语功夫片。据我从朋友那里听到的消息,邵氏已经同时开拍六部影片,其中就有四部是功夫片。邵氏拍电影的原则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跟着他们的脚步,一定不会错的。”

韦宏升最后总结道,说完喝了一大口茶,看向两人:“张生、罗生觉得点样?”

张晋和罗浩面面相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