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3 / 6)

打不下去。

村里只得把当时的守山人,林扬的爷爷给请了出来,折折腾腾一个多月,才修完了那段路。

政府补助修的水泥路刚好通到村里新盖的那座山神庙,但是林扬的爷爷说了,虽然山神庙迁了出来,但是山里的那个也不能冷落,以后有条件的话,还是得把路修到旧山神庙才行。

第三章

说是这么说,从村口到莲湖还有十多里山路,这还是直线距离,弯弯绕绕的修大路进去起码翻两倍多。

而他们村现在只有七十六户,从村口到莲湖这段路,如果要修的话,国家是没有补助的,一户修半里多的路,哪家能拿的出这笔钱哦!

直到现在,现在进山还是走原来工厂修的那条路,铺水泥路他们村暂时是没本事了,不过这几年断断续续的凑了一些钱,铺上了石子路。

这些年,其实他们村也有老板看中了这里的环境,想在这里搞旅游,但是考察的时候,什么都考虑安排好了,就是没想到,当时陪外商老板考察的县长,还没进村就从麒麟坳那里撞了车,同一车上的还有另外两个投资老板。

救援及时,大家有惊无险,但是也说明了这个地方的邪性儿,更何况做生意的老板更看重这些,投资就不了了之。

那几年,守着偌大的果林,村里人愁的嘴角直起燎泡。

种的水果没有老板进来收,村里人也没有交通工具运出去卖,在家里是挣不到钱,大家也只能随大流出去打工。

出门长了见识,愿意回村的人就更少了,而且当时打工挣的钱并不比村里种田伺候果树少,虽然不一定比在家里干活轻省,但是活儿少啊,像是进厂的,下班就能歇,可在家里种田,一年四季365天24小时没一刻消停。

愿意留在村里的人就更少了。

莲花村属于丘陵地带,整个村子都被大大小小的山环绕,但村里人少,大家能分的地不少,尤其是山头,每家每户都有五六个,多的那一家十几个也是有的。

林扬的新房就盖在属于他自己的山头上。

村里总共二十多户,大多数都把房子盖在村口那一块儿,尤其是这几年盖的新房,大家都愿意建在这儿。

房子修在这儿多方便,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干净又方便。

加上这几年生活好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车,甭管是大牌子豪车还是经济国产车,或者三轮车、二手小四轮,能走水泥路谁愿意走烂泥巴路呢。

林扬在村口也有宅基地,他爷分家时分给他爸的,不过宅基地分完后,他却坚持让林扬爸把房子盖在了分在他爸名下的山头,也就是林扬现在住的地方。

林扬从有记忆就是住在这儿,所以等到他有钱盖新房,也没挪地儿,拆了半拉子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