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可堪造就者!”
徒弟难寻,合自己心意的徒弟就更难寻找。元始道人深有感触,玉虚宫立下道场之后,他也曾自洪荒游走。想要寻找几个根行深厚者,却一个都没有见着。息了心思回到玉虚峰后,反而前去拜师者多不胜数。
当年广成子自玉虚峰千五百年跪拜,以证自己求道之心。元始道人至今想起来都觉面上有光,由此也惯下个毛病,前去玉虚峰拜师者,被他人为设置无数障碍进行考验。过关者便可入他门下,自广成子入门后,这么多年,也只收了三个弟子。
这三个弟子正是赤**,玉鼎,太乙,根脚不凡,向道之心坚定。入玉虚峰后,先后晋入大罗境,这让元始更加确定自己择徒一定要事先进行种考验,出身不好的一律不收。
“披毛带甲者,卵养湿生者,先天不足,品行不佳。少了化形前无数年磨炼,心性不固,极易被外物所惑,为贫道不喜。通天门下诸多弟子,只有一个多宝还算成器,其它俱都争勇好斗如巫妖一般,算不得道德神仙!”
明玉也觉的元始道人说的有些道理,收录弟子为的是传承道统,可不是与人争斗图惹因果。品性道行,就要优中择优。海外无数修士。也曾想入瀛台明玉门下,尽被明玉拒之门外。
“此话有理,收徒不是拉帮接派,贵精不贵多。如果门下出一两个与自己道法神通相若者,便算是得天之幸。可惜!”
元始道人知道明玉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如他们这般,一生出世便有大罗金仙道行,道体天成。论资质神通,天下首屈一指,再难找到。门下弟子再不凡,与他们相比就觉得先天不足。
无论是明玉所修的太阳真经,还是元始道人的玉清道法,传于弟子前,都几经修改,才勉强能让弟子们修炼。
这些弟子修成的神通,只能为仙不能成神。此时洪荒之中,神指得便是先天得道,应天运出世的先天神魔或是大神通者。与后来封神榜所封天神大为不同,更是两种意义。
二道坐在亭廊之中,一边品茶,一边谈论些无关道法之事。门下弟子,天地灵粹,草木精华。无所不谈。好在这二位都是见识极广之辈,说起来头头是道,闲聊之间,颇有趣味。
一壶茶喝完,已经是一月之后。
“哈哈哈,二位道友好兴致,竟然在此闲坐偷乐。贫道冒昧前来,没有打扰二位雅性吧?”
明玉与元始正聊的兴起,突然一阵哈哈大笑声传入耳中,一位道人走入花圃。听其声音便能猜得出是来者是谁,明玉起身拱手一揖。对来者笑着说道:“道友来的正好,我与元始道友正在说道友观中的灵根,何有打扰之处!”
元始道人也起身与来者作一道揖,“镇元子道友不是外出行走吗,怎么这么快便回来了,难道蓬莱山